阿尔茨海默病评估诊断有“尺子”了( 二 )


田丰还特别提到一项最新的交互技术——眼动检查 。 研究团队构建了近眼眼动捕捉技术与虚拟现实环境相结合的智能眼动分析评价系统 , 集成了朝向眼跳、反向眼跳、平滑追踪等30余项经典眼动测试及自由阅读、图片阅读等新型测试范式 。 该系统对早期帕金森病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识别的整体准确率均已突破90% 。
“这些方法可以弥补传统神经功能评价的不足 , 为神经医学检测提供定量化、多模态和非任务态监测的支持 。 ”田丰表示 。
不过 , 实现辅助诊断功能只是第一步 , 有了定量方法 , 还要有定量标准 , 即建立完整的神经功能定量评价体系 , 为疾病评估和检测造一把“尺子” 。 而它的依据就是中国人群运动与认知功能定量评测参数常模 , 也就是全国正常人群的数据模型以及正常值范围 。
2021年8月 , 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发起、全国13家神经科医院参与的关于神经功能定量评价系统的研究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正式启动 , 覆盖5000余人 , 累计进行医学临床检查数万次 , 建立了包括手写、语音、步态、抓握、生理、影像在内的医学数据库 。
“目前 , 我们已经基本建立了完整的神经功能定量评价体系 , 包括评测硬件设备、软件平台、参数体系及正常值范围 。 ”田丰认为 , 这套评价系统应成为未来医院神经科的一项基础配置 , 让神经系统功能检测和血常规、心电图一样成为标准化手段 。 “也只有如此 , 才能最大程度地赋能基层 。 ”
科学家创业如何“避坑”
这项持续一年半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承办方是中科睿医 。 这是软件所在2020年孵化成立的医疗科技企业 , 而它的首席执行官正是田丰团队的范向民 。
随着前期技术与临床数据的积累 , “多模态自然人机交互神经系统疾病辅助诊断工具”日趋成熟 。 更让团队欣喜的是 , 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开始主动联系他们寻求合作 。 2019年 , 范向民带领团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市场调研 , 确信各级医院神经科室对于这项技术工具存在刚需 。
从一名纯粹的科研工作者转型为商业化企业管理者 , 范向民主动求变 。 然而 , 从成果转化到走通商业化之路 , 他感受到了其中巨大的鸿沟 。 “科学家创业路上最大的‘坑’ , 就是仍然以纯粹的技术创新来定义商业化价值 。 ”
在范向民看来 , 做企业 , 瞄准需求是第一步 , 但光有需求是远远不够的 。 “以医疗产品为例 , 除了要明确临床价值外 , 还必须考虑产品获批上市路径、临床收费、医院运营效率等因素 。 有的产品技术创新虽好 , 但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难以验证 , 因此迟迟无法获得市场准入资格 。 ”
他直言 , 即便有了“资格证” , 还有一系列商业化问题要解决 , 包括建立销售渠道 , 进行学术推广、开展医生教育等市场活动 。 “总之 , 所谓的关键技术在商业化中的重要性占比 , 远远低于科研人员对它的预期 。 ”
今年上半年 , 田丰牵头启动了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面向神经系统疾病预警的智能人机交互关键技术” 。 基于软件所人机交互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最新的研究支持 , 范向民带领的商业化团队把实现神经系统疾病的早筛与预警、让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列为终极目标 。
【阿尔茨海默病评估诊断有“尺子”了】《医学科学报》 (2023-07-28 第8版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