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等级评审对门诊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三 )


7.7.运维保障
由医院信息部门组织 , 运维服务商执行 , 对交付后的门诊应用系统进行运行保障和故障维修 。 运维保障以事件跟踪为主线 , 以解决IT运维管理中的八大管理问题(流程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运行管理、知识管理、综合分析管理)为目的 。 主要活动包括系统级别告警监控、系统变更上线、紧急恢复和定位、业务连续性保障、数据备份维护、性能优化、容量评估扩容、业务工单和订单监控等 。
8.建设关键点
8.1诊断准确性与即时性的矛盾
门诊医生需要在尽量短时间内 , 给出既符合各种业务准则和指南 , 又考虑个体特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 医生看诊效果不仅依赖于个体的专业素质 , 还很大程度上受影响于信息处理能力和候诊人数等环境条件 。 建议:①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 。 嵌入门诊相关信息系统 , 综合患者个体和院级临床大数据 , 实现精准化、启发式诊断和带权重的方案推荐 , 提高医院门诊的同质化水平 。 ②个体大数据可视化呈现 。 将看诊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信息和知识 , 按照整个看诊过程中不同活动的动态需要进行多维度的可视化(多媒体)呈现 , 形成诊断树等可保存、可便携的成果 , 提高看诊效率、减轻工作强度、方便信息共享 。
8.2门诊数据价值后期利用提升
从数据的角度来 , 门诊不是一个局限于某医院的孤立医疗活动 , 而是人的健康数据流动过程中的一个“加工站” 。 限于门诊业务的即时性要求 , 门诊所产生的数据在一致性、规范性、质量上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 需要进行一些后结构化、规范化和语义处理 , 以便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和科研 。 建议建设“门诊数据机器人”产品 , 实现门诊过程结束后的数据的归一化记录、后续协作共享和形成知识积累和回馈 。 该功能被门诊主体过程激活但独立于主体过程 。 通过异步工作方式 , 衔接大数据采集、清洗、标准化相关的平台服务 , 提升医院信息平台的数据资源水平 。
9.建议
从患者个体角度看 , 门诊是医疗服务的源头 , 也是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热点 , 医院在整个集成和治理过程应包括方案评估、数据集成、业务整合、架构集成、试运行、实际运营等环节 , 并始终关注医院信息资产安全、架构稳定可靠和患者隐私保护 。
文章来源:筱筱创新工作室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谢谢!
医疗信息化必读书籍(文末附购买方式)
医院等级评审对门诊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文章图片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医院等级评审对门诊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