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带着孩子在长江“野游”提醒:危险性大

本文转自:九江新闻网
家长带着孩子在长江“野游”
专业人士提醒:虽然有泳圈但危险性大容易发生意外
九江新闻网讯(九江日报全媒采访人员张倩文/摄)盛夏时节 , 天气炎热 , 游泳成了不少居民热衷的消暑健身运动 。 很多家长也认为将孩子送去学游泳是个不错的选择 , 在“降温”的同时 , 还能锻炼身体 。 但最近 , 采访人员走访发现 , 不少自称“水性好”的游泳爱好者随处找一湖区便开始“野游” , 有的甚至带着孩子到长江“野游” 。 那些热衷于“野游”的人多半是对于自己的水性十分“自信” , 并表示“对湖边情况很清楚 。 ”“不会发生意外 。 ”对此 , 专业游泳教练表示:野游时水的深浅、水质等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意外的发生 , 建议大家选择正规游泳馆“戏水” 。
家长带着孩子在长江“野游”
每年夏天的傍晚 , 长江边都聚满了人群 。 有的在江边吹江风散步 , 有的则坐在江边欣赏落日与晚霞 , 还有的则到长江里“野游” 。
8月2日18时30分 , 采访人员来到滨江路的冬泳基地 , 不少市民正在使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 , 而在江边的台阶上 , 到处都是拖鞋 , 有市民正在长江“野游” , 远远望去 , 江面一片橘红色的小圆球 。 “这是我们俗称的‘跟屁虫’ , 下水的时候一定要带上 。 ”一位市民和采访人员介绍说 。 采访人员发现 , 所谓的“跟屁虫”是一种橘红色的救生浮球 , 基本每个下水的市民背后都会带上一个 。
家长带着孩子在长江“野游”提醒:危险性大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在岸边观察了一下注意到 , “野游”的市民中除了大人 , 还有不少小孩子 。 这些孩子中不少甚至连游泳圈、“跟屁虫”都没佩戴 。 “在这里游泳 , 不怕有危险吗?”面对采访人员的提问和劝说 , 他们各有说辞 。 “我从小就在江边玩 , 几岁就会游泳了 , 我的水性非常好 。 ”“每个季节我们都会来这里 , 对这里的环境很熟悉了 。 ”几位“野游”者说道 。
“我就带着孩子在靠近岸边的地方玩玩水 , 没关系的 。 ”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孩子在岸边脱掉衣服后 , 直接进入水中玩耍 , 全然不顾采访人员的劝阻 。
各部门多举措筑牢防溺水安全网
在采访时 , 采访人员注意到江边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块警示牌 , 旁边还放着一个救生圈、一根安全绳、一对毛竹竿 。 据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 自今年5月开始 , 全市公安机关推进“水美家安——全民防溺水”专项行动 , 广泛开展了防溺水宣传教育、排查重点隐患水域、大力推进“四个一” , 即一块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安全绳、一对毛竹竿工程建设 , 完善防溺水救援机制 ,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溺水安全意识 。 同时 , 公安部门积极联合应急、海事、港航等部门及辖区涉水企业、蓝天救援队开展水上应急救援演练 , 针对不同水域特点制定防溺水工作方案 , 进一步提升溺水隐患现场的应急救援能力 。
家长带着孩子在长江“野游”提醒:危险性大
文章图片
“我们学校这个暑假光是防溺水的宣传都发了10多个通知 , 反复强调 , 提醒游玩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要注意安全 , 远离危险水域 。 ”正在读二年级的小吕和采访人员说道 。
“你好 , 请不要下水 , 注意安全 。 ”采访人员采访时 , 不断有身穿志愿者马甲的九江志警上前劝阻下水“野游”的市民 , 并向其发放宣传单 。 在各个水域附近 , 也随处可见“禁止游泳”的指示牌 , 有的还会印有具体的水深 。 尽管多部门多举措筑牢防溺水安全网 , 不少游泳者表示看到了 , 但大都认为自己水性还不错 , 不会发生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