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七境”茶 青山变金山

本文转自:福州日报
实施五大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片“七境”茶 青山变金山
文章图片
身着畲族服装的村民在七境茶场采茶 。 (资料图片)本报采访人员郑帅摄
仲夏时节 , 罗源县西兰乡七境茶场上 , 工人们正在对茶场的基础设施进行维护 。 “我们的七境石碧山庄的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 等明年这个时候 , 大家就可以来山庄避暑了” 。 每天都在茶场“盯”进度的罗源西兰七境堂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甘庆佺介绍 。
一片茶叶带动一方产业 , 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好的诠释 。 西兰乡立足“七境茶”资源禀赋 , 积极探索“农业+”道路 , 发展茶旅经济 。 “以茶促旅 , 以旅带茶” , 描绘出一幅以“茶+旅”为底色的美丽图画 。
七境茶场位于西兰乡高山上 , 种植面积有2500亩 , 年产茶叶约25吨 。 茶场年平均气温18℃ , 常年雨量充沛 ,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 , 产出了茶中极品“七境茶” 。
一片“七境”茶 青山变金山】据了解 , 南宋太尉宋滨曾隐居西兰宋家垅 , 教乡民种茶、制茶技术;明清时期该茶被列为朝廷贡品 , 颇具盛名 , 后被列入《中国名茶录》 , 曾以“福建罗源元明绿”销售京津 , 名噪一时 。 2012年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2014年列为农业农村部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 , 七境茶更是连续多年被福建省农业厅评为省名优茶 , 作为福建名优特农产品代表亮相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 其制作技术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
从满眼青翠的茶园穿行而过 , 工人们正在除草 , 对茶园进行管护 。 “茶场租赁流转了七境茶山2000多亩土地 , 实行规范管理 , 被列为‘2021年福建省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2022年福州市绿色生态茶园示范基地’ 。 ”罗源县西兰乡副乡长林雪英介绍 , 茶园不仅增加了周边几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 还消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 , 带动了周边87名农户增收致富 。
“以前大家都是四处打零工为生 , 现在靠着种茶 , 生态环境好了 , 收入也好了 。 ”村民钟香桃说 , 春天在茶场采茶 , 其他季节帮忙维护茶园 , 活儿不断 , 人也不闲 , 收入有保障 , 在家门口至少可以挣上4万元 。
好风景带来了好“钱”景 。 在七境茶场不远处的罗源畲风红培研学营地 , 迎来了新一批的暑期趣味夏令营学员 。 来自马尾区和平中心小学6年级的林善美和另外十余名小伙伴将一起在这里度过4天5夜的集体生活 。
“这是我第一次独自离开家这么久 。 ”林善美说 , 在入营的第一天 , 教官就教授了心肺复苏术的基本知识 , 还进行了农耕体验 。 “我对接下来的夏令营生活充满了期待 。 ”
罗源畲风红培研学营地办公室主任林朝铭说 , 暑期趣味夏令营为孩子们安排了自救互助、避震防灾、农耕体验等体验课程 , 还量身定制了破冰游戏和拓展训练等 , 对孩子们潜能发掘、自信心提升以及自我管控能力加强都有很大的帮助 。 “接下来 , 我们也计划将茶事体验列入我们季节性的农耕体验项目中 , 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茶文化 。 ”林朝铭说 。
“自从石板材行业全面关停后 , 西兰乡转变发展思路 , 以绿色为底色 , 描绘新发展路径 。 ”西兰乡党委书记杜武义介绍 , 以前的“开山污水”变成现在的“青山绿水” , 原来“环境的黑点”变现在“生态的亮点” 。
“接下来我们会将茶文化融入到研学小镇的建设中 , 打造七境石碧山庄 。 ”杜武义介绍 , 七境石碧山庄项目总投资2亿元 , 对七境茶场进行升级改造 , 将精品农业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 , 融入茶文化、畲族文化等元素 , 建设茶文化体验区、茶研所、民宿等配套设施 , 打出“七境茶”文化品牌 , 重塑贡茶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