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观察:红叶指南如何从“一季旺”到“旺四季”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浙江乡村观察:红叶指南如何从“一季旺”到“旺四季”
文章图片
指南村的一桌菜——“指南十八碗” 。 张关春摄
中新网杭州8月5日电题:浙江乡村观察:红叶指南如何从“一季旺”到“旺四季”
作者王题题
指南村位于浙江杭州临安苕溪北岸的太湖源头 , 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 素有“华东最美古村落”“杭州赏秋第一村”的美誉 。
慕名打卡的游客总会不约而同发出形象而生动的感慨 , “银杏够黄 , 枫叶够红 , 一到秋季人挤人 。 ”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 指南村只有红叶这个核心旅游产品 , 一年四季只旺一季 , 当地村民普遍存在“一季吃饱饿三季”的忧虑 。
近日 , 采访人员走访指南村后发现 , 未到秋季 , 正值酷暑 , 指南村游客络绎不绝 , 且村里民宿、农家乐也经常一房难求 。
浙江乡村观察:红叶指南如何从“一季旺”到“旺四季”
文章图片
指南村的梯田风光 。 张关春摄
指南村是如何扭转“一季旺”的局面呢?
2017年 , 由临安区文旅部门主导的“村落景区运营”在临安全区推行 , 并启动招募乡村运营师 , 主要负责业态的布局和资源的整合 。 当地规定 , 运营满一年 , 达到考评标准后 , 政府会视考核情况发放10万元至70万元不等的奖励 。 考核不过关 , 就走人 。
临安太湖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静秋也转身乡村运营师 。 她的出现 , 扭转了指南村“一季旺”的局面 。
在指南村的这两年 , 周静秋一手引项目 , 布局了网红打卡点“幻影指南·天空之境”、南山南·露营基地等项目;一手办活动 , 为游客打造春季踏春赏油菜花 , 夏季避暑体验农事活动 , 秋季打卡指南红叶 , 冬季赏雪感受民俗的独特四季旅游体验 。
入驻指南村之初 , 周静秋在调研中发现村民对运营的参与度不高 。 究其原因 , 周静秋认为 , 指南村的旅游发展红利转化为村民收入的效率不高 , 村民增收渠道有限 , 积极性自然不高 。
为破解指南村“资源价值高、参与项目少”的问题 , 周静秋在布局业态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发展带动性强的特色产业 。
她以指南村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的传统小吃麻糍为切入口 , 扶持鼓励村民经营可供游客体验的打麻糍项目 , 以体验促销售 。
如今 , 麻糍在指南村已成为一个产业 , 经营户几乎每天都打麻糍 , 年近六旬的村民程林妹经营的“林妹妹麻糍”日销售额最多时能超过6000元 , 一年营收近70万元 。
在此次指南村的走访中 , 采访人员也感受到了“林妹妹麻糍”的受欢迎 。 当天中午 , 在指南村乡村振兴馆前的广场上 , 一大群游客顶着烈日围在“林妹妹麻糍”摊档前等待着程林妹现包的麻糍出炉 。
浙江乡村观察:红叶指南如何从“一季旺”到“旺四季”
文章图片
指南村的露营地 。 张关春摄
此外 , 周静秋还帮扶村民种植天目小香薯等特色农产品耕种体验项目 , 并研发相关的伴手礼 , 带动村民参与种植及销售 。
不仅如此 , 周静秋团队还投资开发“富美太湖源”智慧系统并投入运行 。 该系统将指南村农家乐业主纳入其中 , 并为其生成专属二维码 , 业主把二维码摆放在农家乐内 , 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以优惠价格购得太湖源景区门票或线上商城里的特产 , 每一笔交易农家乐业主均可获得现金返利 。
据悉 , 有不少指南村村民通过该系统每月增收了3000元(人民币 , 下同)以上 。 还有农家乐业主化身太湖源景区的营销员 , 推荐到店游客前往景区游玩 。
浙江乡村观察:红叶指南如何从“一季旺”到“旺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