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江苏仪征:科技赋能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本文转自:新华社
新华网南京8月5日电(文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农业发展先行 。 在江苏省仪征市 , 科技成为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 。 “无人机”穿梭田间大显身手 , 物联网技术带来反季节鹅苗收入的大幅增加 , 引入富硒技术的绿杨春茶被赋予健康新内涵……
近年来 , 仪征市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 提升基层科技人员服务能力 , 充分发挥科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 推动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
乡村振兴在行动|江苏仪征:科技赋能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文章图片
一块土地实现多重收益
入伏后的仪征酷暑难耐 , 但在大仪镇效鹏养殖场 , 鹅苗保育棚内分外凉爽 。 一群鹅仔扑棱着毛绒绒的小翅膀 , 欢快地跑来跑去 。 场区养殖技术总监张建生弯腰捞起一只小鹅 , 仔细检查一番后放下 。 “这棚刚满24天的鹅苗 , 是国宝级畜禽地方品种——太湖鹅 , 养殖场饲养了2000余只太湖鹅 , 另外还有23000只扬州鹅 。 ”张建生说 。
乡村振兴在行动|江苏仪征:科技赋能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文章图片
2019年 , 效鹏养殖场落户仪征市大仪镇 , 致力于商业种鹅的培育及太湖鹅保种工作 。 “我们通过综合调控光照、温度及营养 , 改变鹅的繁殖周期 , 让鹅在非生育时间产下鹅蛋 , 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 鹅苗远销江西、河南、四川等地 。 今年预计可产出50万只鹅苗 , 价格比普通鹅高出10元/公斤 。 ”张建生说 。
乡村振兴在行动|江苏仪征:科技赋能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文章图片
在大仪镇 , 这群太湖鹅、扬州鹅还有个共同的别名 , 叫“光伏鹅” 。 鹅产业一直是大仪镇的特色优势产业 , 恰巧2019年招引了一个养鹅基地项目 , 于是便有了现在的生态养鹅产业 。
仪征大仪镇相关负责人说:“2016年 , 大仪镇引入了光伏新能源项目 。 光伏项目建成后 , 我们发现光伏板下的土地长期闲置 , 便有了‘一地两用’的想法 。 村里在2019年招引了一个养鹅基地项目 , 便有了现在的‘鹅光互补’产业 。 光伏发电为鹅舍供电 , 余电还能上网卖钱 , 养鹅产生的效益也很可观 , 一块土地有了多重收益 。 ”
乡村振兴在行动|江苏仪征:科技赋能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文章图片
“智慧农业”让农民省心省力
夏日艳阳下 , 仪征市新集镇花园村金泉粮食家庭农场收割点上 , 一台收割机在田地里忙碌着 , 细看之下驾驶室内却空无一人 。 麦田边 , 新型农民娴熟地操作着手机 , 随时监控田间 , 现场“指挥”机械收割小麦 。
乡村振兴在行动|江苏仪征:科技赋能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文章图片
“2021年 , 仪征整合150万元资金 , 率先在全省建设两个‘智慧农业’无人驾驶示范区 , 面积达1000亩左右 , 我们还投入使用全路径无人驾驶大拖拉机、全路径无人驾驶插秧机 , 以及遥控飞行喷雾机、全路径无人驾驶收割机 。 ”仪征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科科长张宏照介绍 。
相较于传统的有人驾驶收割机 , 无人驾驶能改变作业环境 。 种植业四大环节“耕、种、管、收” , 都可实现远程可视化管控 , 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作业方式 , 更实现了由机械化现代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变 。
乡村振兴在行动|江苏仪征:科技赋能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文章图片
“今年小麦的收成与往年相比是最好的 , 亩产平均达到450-500公斤 。 ”农场主金泉介绍 , 自从用了无人农机之后 , 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 , 每亩土地每年还可节省人力成本100元左右 。
据介绍 , 仪征市农业农村局、气象局 , 以及扬州大学、上海联适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金泉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多方共建 , 共同搭建无人农场信息平台 , 使田间管理通过“数据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