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跨界院士团”纵论大健康前沿发展( 二 )


关注“个性化” , 令诊疗更精准
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跨界院士团”纵论大健康前沿发展
文章图片
阿龙·切哈诺沃院士 。
青霉素的发现 , 在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 传统“一刀切”的治疗模式已被更精准化、靶向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医学所取代 。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阿龙·切哈诺沃院士介绍了这一现代治疗模式的发展史 。 他认为 , 随着个性化医学的发展 , 人们能得到最精准的治疗 , 有望战胜更多疾病 , 人均寿命进一步延长 , 最多可以活到120岁 。
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跨界院士团”纵论大健康前沿发展
文章图片
大卫·科尔教授 。
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肿瘤学教授大卫·科尔介绍了所在团队的研究:使用人工智能和数字病理学 , 为患者设计出“数字生物标志物” , 根据不同曲线来预测癌症复发可能性 , 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还可通过人工智能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 , 开发出基因测试方法来识别高危患者 , 为肿瘤患者制定更适合的化疗方案 , 可以减少疼痛及毒副作用 , 减轻卫生服务系统的负担 。
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跨界院士团”纵论大健康前沿发展
文章图片
顾东风院士 。
不过 , 中国科学院院士、预防心脏病学与流行病学家顾东风也提醒 , 需尽快转变“重医轻防”的老观念 , 多从预防入手来减少疾病的发生 。
【建言】
“跨界”培养人才 , 先学对方“语言”
本次论坛的亮点之一来自首次组建的“跨界院士团” , 除邀请医学、生物等领域院士外 , 本次论坛还特邀了数学领域院士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 。
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跨界院士团”纵论大健康前沿发展
文章图片
袁亚湘院士 。
袁亚湘院士认为 , 健康领域的很多工作都与数学相关 , 小到个人体检数据分析、预测身体状况 , 大到医院安排医生护士值班、管理和调配药物库存 , 以及医学大数据的应用、重大疾病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医学影像探索、大数据建模等 , 数学的身影无处不在 。
“推动数学和健康界的交叉合作 , 首先需要互相学会对方的语言 , 进行充分的沟通 。 ”袁亚湘院士分析 , 数学家喜欢用抽象符号 , 医学家常常讲到专业术语 , 只有了解对方的基础知识和需求 , 才能更好开展交叉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
此外 , 强化交叉合作 , 要从人才培养方面就开始重视 。 袁亚湘院士建议 , 培养数学家时 , 不能单纯只追求数学方面的造诣 , 还要在课程设置时能广开兴趣 , 让数学家多了解其他学科基本知识;其他领域科学家在培养专业人才时 , 也要加强对数学的训练 , 让数学技巧、知识和方法助推学科发展 。
袁亚湘院士还为数学界及健康界专家们鼓劲:“现在正是做科研的好时代 , 要珍惜机遇、加强交叉合作 , 促进数学成果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