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改写世界肺癌诊治指南,这位上海专家荣获“泰山奖”( 二 )


陈海泉教授眼中的肺癌微创治疗是建立在综合诊治前提下的个体化治疗 , 包含多个学科、从生理到心理 , 从家庭到社会 , 与精准医学和价值医疗的内涵相契合 。
“以‘双肺多发结节’患者为例 , 按照传统的手术疗法 , 医生会切除大面积的肺部组织 , 这就造成患者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 因为过多切除组织会对脏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 ”
而陈海泉教授团队的研究提示 , 临床实践要避免过度诊疗 , 在平衡患者的获益-风险比后再考虑手术或随访计划 。 “医生要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术式、合适的切口以尽可能多保留正常肺组织、肺功能和淋巴结 , 使患者既获得最佳疗效 , 同时损伤最小 。 ”
【人物】改写世界肺癌诊治指南,这位上海专家荣获“泰山奖”
文章图片
陈海泉教授为患者做手术
改写世界肺癌诊治指南
长期以来 , 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诊疗规范和指南“垄断”了肿瘤诊疗领域 , 但受疾病谱和遗传等因素影响 , 西方国家的诊疗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患者 。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许多基于国人特征的肿瘤学研究已顺利开展 , 陈海泉教授团队更是以一己之力 , 在国际肿瘤诊治领域不断推出“中国标准”和“上海方案” 。
2017年 , “肺癌全面微创治疗3.0诊疗”理念在被誉为外科学圣经的权威学术期刊《外科学年鉴》发表后 , 引起了国际胸心外科界的高度关注 。
国际医疗界普遍认为 , 该体系为减少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创伤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 也为今后世界各国在开展肺癌微创治疗时提供了重要的理念和实践指导 。
同年 , 这一研究成果收入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肺癌诊治指南 , 并把这种用术中病理指导手术方式的理念和“上海标准”用作全球肺癌临床工作实践 。
在切除肿瘤时 , 肺叶到底能不能保留、保留多少?临床中并没有清晰依据 , 陈海泉教授团队经过研究后提出:
术中将肿瘤样本送病理检测 , 如果判定良性 , 则不必继续做肺叶切除;如果是原位癌和微浸润癌 , 则只做局部切除 , 不进行淋巴结清扫;如果术中病理报告肿瘤为浸润性腺癌 , 才会按照传统的手术方式手术 。 术中冰冻和术后最终病理诊断的准确性达到96% 。
这一研究课题于2016年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后 , 被誉为外科个体化治疗早期肺癌的重要进步 , 2017年被引入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早期肺癌诊治指南 。
190多篇期刊论文中 , 研究成果23次被纳入13项国际肺癌诊治指南 , 陈海泉教授团队在肺癌筛查、磨玻璃样结节诊治、冰冻病理指导亚肺叶切除、选择性淋巴结清扫、肺癌微创手术等方面取得了具有颠覆性的研究成果 , 解决了很多临床实际问题 。
【人物】改写世界肺癌诊治指南,这位上海专家荣获“泰山奖”
文章图片
CT发现的肺小GGO处理流程(复旦标准)
在外界看来 , 陈海泉教授已经取得了极高的学术成就 , 但他却说自己“仍在学习” 。
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为目标 , 近些年 , 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早期浸润前肺癌处理原则3.0版”:良性的不能当恶性的开 , 早期的不能当进展期的开 , 惰性肿瘤不能当激进肿瘤治 。 “选择合适的时间手术和怎样的手术方式是关键” 。
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以及手术时机 , 陈海泉教授团队也有自己的标准 。 “在为患者制定手术计划时 , 除了首先考虑病情以外 , 还要考虑他的年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等等 , 要充分为患者考虑 , 一起选择一个最佳的时机 。 ”
由于一系列开创性成绩 , 陈海泉教授被众多国际权威组织邀请发言并授予头衔 , 包括AATS会员、会员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胸外科临床实践标准委员会委员 , 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国际理事 , 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 , 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协会(ASCVTS)理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