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的一场国际战役避免了中国人必须熟背《古兰经》的命运( 二 )


唐朝时的一场国际战役避免了中国人必须熟背《古兰经》的命运
文章图片
由于唐玄宗好大喜功 , 使唐朝边帅经常肆意作威作福 , 这也不单是高仙芝一个人的毛病 。 唐帝国设立都护府和边镇 , 其军事将领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 , 有极大的用兵自主权 , 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拓边 。 阿拉伯帝国也是类似的情况 , 这些上马管军 , 下马管民的边将 , 以扩张领土和加强属地管理为目的 , 发动战争 , 是职权范围内的事情 。
唐朝时的一场国际战役避免了中国人必须熟背《古兰经》的命运
文章图片
唐朝时的一场国际战役避免了中国人必须熟背《古兰经》的命运】石国王子侥幸逃走 , 向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求救 。 阿拉伯帝国也正想继续向东扩张 , 就开始调集兵力准备向唐王朝开战 。
高仙芝得知此消息后 , 决定先发制人 , 亲自率领三万精锐部队向阿拉伯人发起主动进攻 , 逼敌决战 。 此时正是大唐王朝鼎盛期 , 其强悍与自信令人佩服 。
751年 , 高仙芝率领三万将士从位于今天新疆地区的唐王朝西部管理机构出发 , 翻越了海拔5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 , 经过跋山涉水 , 三个多月的艰苦行军 , 深入敌国境内 。 来到了重镇恒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下 , 而城内有十几万的阿拉伯军队 。
唐朝时的一场国际战役避免了中国人必须熟背《古兰经》的命运
文章图片
帕米尔高原
三万唐军与十几万的阿拉伯联军激战了整五日 , 未分胜负 。 但在最紧要关头 , 唐军中的藩族雇佣军葛罗禄部突然倒戈反攻唐军 , 有说是被阿拉伯人收买了 , 有说是他们扛不住了 。 唐军腹背受敌 , 遭到惨败 , 全靠高仙芝手下第一勇将李嗣业率陌刀军殿后 , “当嗣业刀者 , 人马俱碎” , 高仙芝只带着数千人逃回到国内 , 而阿拉伯人的伤亡达到七万人 。
陌刀是唐军特制的长柄巨刀 , 专门对付骑兵 , 由力大者持之 。 重达10公斤 , 全长2.1米 , 刀刃长90cm , 柄长120cm ,
陌刀手的作用是打击敌人的骑兵 , 上劈骑兵 , 下砍马腿 。 一排陌刀手挥舞陌刀 , 如墙推进 , 鲜血飞溅 , 人马俱碎 。 陌刀工艺复杂 , 制作成本高昂 , 锻造周期较长 , 很稀有 。 所以全盛时期的唐军只有2万人配备了陌刀 。
唐朝时的一场国际战役避免了中国人必须熟背《古兰经》的命运
文章图片
阿拉伯人虽然赢了这一次战役 , 但也领教了大唐王朝的厉害 , 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了 。
唐军精良的装备和高超的组织作战能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高仙芝本想收拾残兵再战 , 被李嗣业劝止阻 。 不久 , 高仙芝返回京城述职请罪 。 高仙芝因擅启争端被解除安西四镇节度使职务 , 回京任左金吾大将军一职 。
唐朝时的一场国际战役避免了中国人必须熟背《古兰经》的命运
文章图片
对中亚的未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恒罗斯这场战役 , 而是五年之后在遥远中国内部发生的安史之乱 。 这场内乱迫使唐王朝从甘肃撒离军队回援 , 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驻军也被弃之不顾 。 唐王朝因吐蕃占领了河西走廊而被截断了退路 。 中国人再也不能干涉中亚之事 , 阿拉伯帝国得以巩固他们的胜利成果 , 不用再担心中国的对抗了 , 继续向中亚扩大势力 。
唐朝时的一场国际战役避免了中国人必须熟背《古兰经》的命运
文章图片
842年以后吐蕃国亡 , 唐朝作出了一个可能对当时有利 , 但从长期看却是一个十分错误的严重决定 , 不打算去收复原在远西的疆土 。 结果 , 这意味着在18世纪清朝远征胜利前 , 中国再也不能有效地控制敦煌和哈密以西之地 。 这还意味着中国永远丧失了作为中国文化区的一部分中亚 。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 , 从伊朗直至甘肃边境的整个区域逐渐成为伊斯兰教世界的外围区 , 而不再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政治势力的前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