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的一场国际战役避免了中国人必须熟背《古兰经》的命运

1300多年前的阿拉伯帝国曾经是非常的恐怖的存在 。 在先知穆罕默德精神的鼓舞下 , 骑着骆驼、手持弯刀的阿拉伯人从沙漠深处中冲杀出来 , 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欧洲的西班牙;向东则吞并了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 。
古波斯(伊朗)千余年以来的国教是袄教(拜火教) , 小亚细亚原是信仰基督教的(圣城耶路萨冷就在这里) , 但是从此开始上述这些地方全部被伊斯兰化了 , 全归真主管了 。 阿拉怕人还曾深入现在法国的境内 , 征服了印度的边疆地区 , 印度的边疆地区从此伊斯兰化了 , 迟至1947年 , 新的穆斯林国家巴基斯坦诞生了 。
唐朝时的一场国际战役避免了中国人必须熟背《古兰经》的命运
文章图片
伊斯兰教不仅是一个宗教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 因为它的特殊性 , 使得穆斯林成为公认的最难被同化的群体 , 所以一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旦伊斯兰化就永远伊斯兰化” 。 伊斯兰教的出现 , 可以说是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
阿拉伯帝国在极盛时期的疆域达1340万平方公里 , 远超之前的同样是横跨亚非欧三洲的波斯帝国 , 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 。
唐朝时的一场国际战役避免了中国人必须熟背《古兰经》的命运
文章图片
由于在中亚的急速扩张 , 阿拉伯帝国已与当时的大唐帝国接壤 , 开始对中国也起了不良之心 。 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最高长官哈贾吉·本·优素福应许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伊本·穆斯林 , 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 , 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 。
在唐高宗时 , 阿拉伯帝国(唐朝称之为大食)就派使者来进行试探 , 狂妄的阿拉伯使臣在面见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时以“穆斯林只向真主安拉下拜”为由拒绝行下跪礼 , 只愿意行鞠躬礼 。
唐朝时的一场国际战役避免了中国人必须熟背《古兰经》的命运
文章图片
高仙芝是高丽人 , 在高句丽被唐朝征服后 , 随父来唐 , 因战功累迁至安西副都护 。 开元二十四年 , 吐蕃控制了唐朝的属国小勃律国(今巴基斯坦北部) , 进而控制了西域各国 , 因此“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 , 中断了对唐朝的朝贡 。 唐几任安西节度使数次派兵讨伐 , 因地势险要 , 加之吐蕃进行援助 , 皆无功而返 。 唐玄宗于天宝六年(747年)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 , 率军六万出击小勃律 。
高仙芝在一百二十天之内转战数千里 , 拔掉吐蕃的军事要塞 , 斩杀其5000人 。 然后渡过印度河 , 深入小勃律国内地 , 一举擒获其国王 , 扫平其军队 。 此战役威震了西域诸国 , 他们再次投降归顺 , 使唐朝重新控制了该地区 。 高仙芝因功被授予安西四镇节度使 。
在安西唐军的眼中 , 高仙芝既是才能非凡的将军 , 也是慷慨大方的带头大哥 。 据史料记载 , 高仙芝“家财巨万 , 颇能散施 , 人有所求 , 言无不应 。 ”
唐朝时的一场国际战役避免了中国人必须熟背《古兰经》的命运
文章图片
天宝八年(749)11月 , 唐玄宗命高仙芝再次率军远征 , 于次年二月击败了依附于吐蕃的朅师国(今巴基斯坦北部)的军队 , 俘虏了朅师国王 , 唐廷又重新册了一位国王 。 经过这两次的征战 , 使唐朝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 。 同时高仙芝也为自己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 他被吐蕃和阿拉伯人称为“山地之王” 。
石国(在今乌玆别克斯坦境内)与突骑施这两个小国对唐朝一直是比较恭顺和真诚的 , 不断地给唐朝进贡 。 这两小国举国经商 , 很富有 , 高仙芝贪图其财富想要掠为己有 , 诬告石国王“无蕃臣礼” , 诬蔑突骑施反叛 , 于750年突袭了这两个小国 , 夺其财宝 , 将其国王送回京城斩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