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秦汉美食对影成三人( 二 )


经过三年历练和努力 , 这部作品终于与世人见面了 。 为什么要选择秦汉时期来展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因为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盛世 , 也是中华饮食体系的奠基阶段 。 这一时期 ,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 , 全国人民在饮食上逐渐地讲究与丰富起来 。
作者和编辑也特别看重视觉文化在这本书中的呈现 , 除了文字上的诙谐与考究 , 每一个章节都加入了大量的秦汉食器、封泥简牍、画像砖石、壁画帛书等文物类的佐证 , 这些丰富多样的影像图片 , 使这本书图文并茂、色彩纷呈 , 其故事化的讲述令人兴致盎然 , 也令人忍俊不禁 。 以“养老慰问品为何是糜粥”一节为例 , 作者不仅引用《后汉书·礼仪志》和《后汉书·明帝纪》的记载 , 证实每年秋季 , 朝廷都会进行人口普查 , 对符合年龄规定的老人进行授杖仪式 , 这种拐杖叫做“王杖” 。 为什么在王杖上端要用铜鸠做装饰?作者诙谐地解谜道:“据说是由于鸠鸟嗓子眼很大 , 吃饭时从来噎不着 。 ”
古人吃的“粒食”属于干饭 , 又粗又硬 , 不易消化 , 老人唾液分泌少了 , 更加不易下咽 , 这就需要半液体状的羹来佐食 , 因此 , 秦汉时期 , 朝廷颁赐给天下老人的慰问品是“糜粥” , 也就很好理解了 。 这段有趣的文字中 , 不仅穿插出现了西汉铜鸠杖首的图案 , 还出现了汉画像石上手持鸠杖的老人形象 。 通俗有趣且图文并茂的方式 , 很容易将读者带回两千多年前秦汉的飨宴现场 。
总之 , 读这本书 , 确如观剧一般 , 既轻松有趣 , 又常有恍然大悟的快乐 , 究其根本 , 是因为这本书在叙事语言上很少用佶屈聱牙的学术性术语来“掉书袋” , 而是希望通过浅显易懂的讲述 , 让读者体会到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对中国人性格的养成与影响 , 让你再也不害怕穿越到秦汉 , 坐到案几面前 , 与秦时明月汉时风 , 对影成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