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不休的糖精,和减脂神器代糖,它们为何是“祖孙关系”?

时光匆匆 , 转眼间春天已过了一半 , 年初雄心勃勃立下的减肥目标 , 现在你完成了多少呢?近日 , “无糖饮食”概念十分火热 , “一个月不吃糖”行动频现朋友圈 , 各种代糖类食品风靡一时 , 小时候我们最爱的糖 , 如今几乎变成令人闻之色变的毒药 , 而“无糖”的标签则代表着放心和健康 , 也成为减肥人士实现预期目标的“神助攻” 。
争议不休的糖精,和减脂神器代糖,它们为何是“祖孙关系”?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 , 还有一部分人则持完全相反的态度 , 他们认为无糖食品不过是商家为追求利润而制造的噱头 , 而无糖食品高昂的价格 , 则是消费者为自己的无知付出的智商税 。 两方分歧的焦点 , 在于无糖食品中常常使用的甜味剂 。
一、食品甜味剂——美味而甜蜜的欺骗者
甜味剂顾名思义 , 就是能够赋予食物甜味的物质 , 广义的甜味剂也包括传统的蔗糖 , 真正引发人们担忧的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剂 。
争议不休的糖精,和减脂神器代糖,它们为何是“祖孙关系”?
文章图片
我们是怎样感觉到甜味的?在人类舌头上分布着2000~4000个味蕾 , 每个味蕾上有数百个味觉细胞 , 通过表面的受体与食物中特定分子结合 , 再将信号传入大脑 , 从而让人体验出五种不同的味觉 , 分别是甜、咸、苦、酸和鲜 。
在幼年时期 , 人们大都喜欢吃甜味的食物 , 科学家认为这一现象的产生 , 是从古至今人类发展过程中 , 自然选择的结果 。 甜味往往代表着食物含有糖 , 而糖类是人类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 , 所以幼儿会倾向于尽量多地摄入甜食 , 以获得能量来维持生存 。
争议不休的糖精,和减脂神器代糖,它们为何是“祖孙关系”?
文章图片
但是人的味蕾也常常受到欺骗 , 甜味的食物可能并不含有糖 , 很多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 , 还有一些人类合成的物质 , 都可以成功欺骗我们的味蕾 , 它们就是所谓的甜味剂 。
二、糖精的发明:开启一个世纪的争论
糖精是人类发明的第一种合成甜味剂 , 它诞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 , 虽然已经问世140余年 , 对于其安全性的争论却未曾停息过 。
争议不休的糖精,和减脂神器代糖,它们为何是“祖孙关系”?
文章图片
糖精的发明源于一次偶然 , 当时美国有位化学家法利德 , 在做一次石油产品试验时 , 不小心将产物沾到了手上 , 回到家竟然又忘记洗手 , 那天吃晚饭时 , 他品尝到一种不可思议的甜味 , 感到非常奇怪 。 第二天回到实验室 , 经过仔细检查发现 , 甜味就来自烧杯之内 , 是一种名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化合物 , 于是便将生产这种物质的工艺申请了专利 , 并为其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糖精 。
争议不休的糖精,和减脂神器代糖,它们为何是“祖孙关系”?
文章图片
在当时的美国 , 爱吃糖已经被认为是不太健康的习惯 , 减少蔗糖摄入成为饮食风尚 , 此外糖尿病患者数量也不断上升 , 对蔗糖替代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 由于糖精仅仅提供甜味 , 而不提供任何热量 , 不会造成体重增加 , 一经问世就深受消费者欢迎 。
据测算 , 一公斤糖精所带来的甜度 , 相当于五百公斤蔗糖!用糖精替代蔗糖 , 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 因此食品厂家更是对它爱不释手 。
随着应用规模逐渐扩大 , 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响亮起来 。 有研究者发现 , 大量食用糖精会导致小鼠罹患膀胱癌;接着又有人指出 , 生产糖精所采用的原料可能含有砷等重金属物质 , 如果提存不够就会被人体吸收 , 带来健康隐患 。
争议不休的糖精,和减脂神器代糖,它们为何是“祖孙关系”?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