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探头,大本领!内窥镜诊疗科医生的“第三只眼”

本文转自:南宁晚报
“血液透析的患者 , 如果胃肠道确实怀疑有恶性病变 , 凝血功能尚可 ,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可考虑取活检 , 块数不宜多 , 同时要注意喷洒止血药……”8月1日 , 彭认平给采访人员展示的这份“诊疗日志”更像是一本手术台上真刀实战的实操密训宝典 。 彭认平说 , 这是他在每一次进修或者学术交流中积累的知识 。
彭认平是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窥镜诊疗科主任 。 多年来 , 他在工作中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紧密联系 , 不断总结经验、钻研新业务 , 使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在传染病医院就能得到救治 , 赢得同仁的尊重及病人的好评 。
1
医者仁心不负相托
锤炼医术服务群众
小探头,大本领!内窥镜诊疗科医生的“第三只眼”
文章图片
彭认平2009年进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 先后在结核病科、内儿科、感染科轮转 , 一直从事临床诊疗工作 。 2013年7月后 , 他主要负责全院特别是传染病患者的胃肠镜诊疗工作 。 他说 , 内窥镜诊疗工作 , 尤其是做手术时 , 不能图快、图潇洒、图表现 , 无论你做了多少例 , 都需要按部就班地操作 , 每一例病例都要谨小慎微 。 2021年12月11日凌晨 , 他和同事在内窥镜下奋战5个小时 , 成功将54块玻璃碎片从患者的消化道中取出 。
在日常工作中 , 他除了负责本院传染病患者的消化内科方面的诊疗 , 还时常接诊外地患者 。 2015年接诊的一名外地患者让他至今印象深刻 。 该患者确诊艾滋病多年 , 检查发现大肠多发息肉有癌变的可能 。 遗憾的是 , 当时胃肠镜室不具备内镜下切除息肉的能力 , 为不耽误病人的治疗 , 彭认平建议其尽快到其他医院诊治 。 时隔一年 , 彭认平再次见到该患者 。 患者表示这一年多去了很多城市的医院求医都被拒绝 , 这让彭认平做出一个决定 。 彭认平说:“经过两年不断发展和学习新技术 , 我们科室当时已经逐渐具备相关手术能力 , 于是我向院领导提出为该患者组织开展手术的申请并得到认可 。 ”
2016年4月 , 在外院专家与四医院胃肠镜室和麻醉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 , 彭认平成功为这名艾滋病患者组织开展了医院第一例息肉电凝电切除治疗手术 。 “医者仁心 , 情逾父母 , 再生之恩 , 难以为报 。 ”病人出院后在感谢信里如是写道 。 “只要我们救治一个病人 , 就挽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 同时也保护了成百上千个家庭 。 这时我终于明白 , 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 ”彭认平说 。
2
小探头,大本领!内窥镜诊疗科医生的“第三只眼”】不断勇攀技术高峰
诊断治疗准确率98%以上
在传染病医院从事12年临床诊疗工作以来 , 彭认平出诊时一直重视病人主诉 。 他说 , 作为一名医生 , 要学会倾听和重视病人描述的病情 , 相互尊重的医患关系有利于患者与医生配合 , 才能有效促进诊疗 , 进而更好服务患者 。
这些年 , 彭认平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习惯 。 彭认平说 , 他外出参加学术交流会或者进修时 , 总是随时随地用手机备忘录记录学习中收获的各种知识 。 “只有不断积累知识和学习 , 才能跟上医学的发展 , 尤其是新技术、新项目领域的更新迭代 。 ”
正因为具备了永攀医技高峰、不怕艰难、勤于律己的攻坚克难的精神 , 彭认平在进修结束回医院后逐步为HIV/AIDS患者开展了胃镜、肠镜和十二指肠镜的诊断和镜下治疗 , 如胃肠道息肉切除术、胃肠镜下钛夹止血、注射止血、胃肠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术、套扎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等 。 2018年1月 , 他为一名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艾滋病患者组织开展了医院第一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 。 该技术是消化内镜领域难度最大的手术 , 这也让四医院成为可开展该项技术为数不多的传染病医院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