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住”大棚 撑开增收“伞”

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
灵芝“住”大棚 撑开增收“伞”
文章图片
8月8日 , 在米东区古牧地镇皇渠沿村“希望的田野”蔬菜种植采摘基地灵芝大棚里 , 种植户汪金贵(左)在查看灵芝生长情况 。 (采访人员陈岩摄)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采访人员宋建华)灵芝因为长在深山老林中极难寻找 , 所以价值连城 , 这是大部分人对灵芝的印象 。 但在米东区古牧地镇皇渠沿村 , 灵芝却“住”进了大棚里 , 一朵朵打开小伞的灵芝 , 撑起了村民的增收“伞” 。
8月8日 , 走进“希望的田野”蔬菜种植采摘基地 , 一株株灵芝从长在土壤里的菌棒中“挤”出来 , 肥嫩的菌盖点缀在白色菌棒中 , 有些已经变成棕色 , 每一朵都预示着增收的好前景 。
“一定要严格把控灵芝生长温度、湿度、光照程度 , 一步也不能出差错 。 ”基地负责人汪金贵一边拿着喷壶给灵芝喷水 , 一边为种植员讲解灵芝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
汪金贵说 , 能在设施农业大棚里种出“仙草”灵芝 , 一靠党的好政策 , 二靠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合作社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的决心 。
随着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米东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 通过流转土地瞄准首府大市场建设种植基地 。 在政府支持下 , 汪金贵带着48位村民利用皇渠沿村紧邻米东城区的优势 , 成立合作社流转耕地种蔬菜 , 并创新农业技术员承包制建成蔬菜基地 , 引进新品种建采摘基地 。
如今 , 基地面积已达500亩 , 种植品种四十余种 。 去年 , 在技术部门帮助下 , 汪金贵从山东引进了大棚灵芝种植 , 并在米东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帮助下摸索种植灵芝 。
“灵芝作为中药材 , 药用历史悠久 , 用途广泛 , 市场需求量大且稳定 。 同时 , 灵芝作为一类喜湿喜热的菌种 , 种植具有成本低、产量高、易采收存放等优点 。 ”汪金贵说 , 灵芝在新疆有种植成功的先例 , 他觉得自己也能种 。
去年 , 汪金贵试种了一亩灵芝 , 因为水肥管理不善 , 技术也不到位 , 灵芝种植不太成功 。 “我没放弃 , 不断总结经验 , 从水肥管理到温度控制 , 再到品种选择 , 一个个梳理 , 并及时请教各地的种植户 。 ”汪金贵说 , 灵芝种植有四个关键环节:温度、湿度、换气、通风 , 一个也不能少 。
“今年这一亩地灵芝 , 选的是产孢子粉和普通灵芝两个品种 , 五月下的苗 , 你看 , 现在出伞率高 , 长势也好 。 ”汪金贵小心侍弄着灵芝说 。
汪金贵算了一笔账 , 灵芝到十月份能成熟采摘 , 能卖灵芝还能做成艺术盆景售卖 , 卖灵芝孢子粉也有收入 , 一亩地预计有近十万元的收入 。
在汪金贵的种植采摘基地 , 今年还引进的有黄皮红心、黑皮黄心西瓜 , 与九里香草莓、水果玉米等 , 既吸引了采摘的客流 , 也让种植户地头把钱赚 。
“特色种植 , 带动了农旅融合发展 , 村里的老人和妇女可以在基地从事田间管理和采摘工作 , 还能照顾家里的孩子 。 ”汪金贵说 , 种植基地已带动百余名村民就业增收 。
灵芝“住”大棚 撑开增收“伞”】“一棵草”能否长成“参天树”?汪金贵充满信心地说:“我们要把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 不仅要种灵芝 , 还要加工孢子粉等 , 打造集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产业 ,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 我们跟着党的政策走 , 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