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生、共前行 第四届中国SMA大会线上召开( 三 )


SMA患者的呼吸管理最终目标为延长生存 , 并达到正常气体交换 , 缓解睡眠呼吸问题 , 延长居家护理时间 , 提高生活质量 。 不同疾病分型和最大运动里程碑的患者管理策略各异 , 具体的管理方法与呼吸问题评估要因人而异 , 共识中给出了详细的解说 。
在药物治疗方面 , 曹玲教授指出 , 可以对症治疗、疾病修正治疗等措施多管齐下 , 共同守护患者健康 。
李笃妙教授:纽扣式的胃造瘘管的应用
焕新生、共前行 第四届中国SMA大会线上召开
文章图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笃妙教授介绍了SMA患儿纽扣式胃造篓的围手术处理 。 由于SMA主要导致肌肉萎缩 , 丧失肌肉收缩功能 , 部分患儿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吞咽困难 , 无法正常进食 , 需通过鼻胃管或胃造瘘管等方式来给患者喂食 。 纽扣式的胃造瘘管只需在左上腹做个小口 , 在胃部留置一个特殊小装置 , 平时这个造瘘管盖上扣子患儿可以进行日常活动 , 大大减轻了家人照顾负担 。
李笃妙教授在此方面有非常丰富的治疗经验 , 他详细地介绍了该术式的优势 , 以及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
钱甜教授:SMA患儿营养管理注意事项
焕新生、共前行 第四届中国SMA大会线上召开
文章图片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钱甜教授介绍了SMA患儿营养管理要点 。 研究发现超过40%的SMA2型和3型儿童存在营养不良 , 高于国际上报道37%的发病率 , 其中Ⅱ型更多地表现为营养缺乏 。 SMA2型和3型儿童的年龄别体重的Z值集中在?1.5至+0.5范围 , 这可能是该疾病儿童较为合理的体重 。 钱甜教授指出 , 对于SMA患儿由于其肌肉组织和活动量减少 , 不能孤立地通过体重或身长来判断患儿的营养状况 , 而是通过连续性地测量SMA儿童体重、身长和体成分来综合评估 。
钱甜教授介绍了不同类型及临床特征的患儿的营养治疗策略 。 如对于无法独坐的患儿 , 她建议可留置胃管 , 有返流的患者中考虑胃造口联合胃折叠术 , 要保证钙及维生素D的摄入 , 急性期需禁食时间<6小时 , 补充足够的液体并时刻监测电解质和血糖水平 。
SMA多学科管理——骨骼与康复沈建雄教授:纠正脊柱侧弯需多学科协助
焕新生、共前行 第四届中国SMA大会线上召开
文章图片
北京协和医院沈建雄教授介绍 , SMA患者由于肌力下降 , 脊柱侧弯十分常见 , 通常表现为胸腰段出现侧凸或侧后凸 , 弯型常为长C型单弯 , 并以平均每年5~15°的速度进展 。 随着患者行走及站立能力下降 , 侧弯速度逐渐加快 。
不同的侧弯程度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 沈建雄教授指出 , 对于侧弯15°-20°者 , 建议观察;对于侧弯在20°-50°者 , 可以采用支具治疗 , 对侧弯有一定的缓解进展的作用;而侧弯>50°者 , 建议手术治疗 。
沈建雄教授强调 , 矫正SMA患者的脊柱侧弯 , 离不开多学科的共同参与 , 一个好的多学科诊疗团队才能保证患者重新“直立”起来 。
徐开寿教授:康复支具应基于临床及康复目标
焕新生、共前行 第四届中国SMA大会线上召开
文章图片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徐开寿教授指出 , SMA患者常有关节挛缩、脊柱侧凸、髋关节脱位等 , 严重影响患儿的功能及生活质量 。 正确使用康复支具 , 可预防或减少SMA患儿继发性畸形 , 改善其生活品质 。 他详细地介绍了SMA患者康复支具的临床应用与选择 。
“康复支具的选择应基于患儿的临床问题及康复目标 。 ”徐开寿教授强调 , 患儿及家属要学习支具的正确穿戴方法 , 穿戴时间 , 如有不适需及时调整 。 每3-6个月进行支具的适配评估 , 定时调整与更换 。 随着患儿长大 , 患儿的运动能力改变对支具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 需关注不同时期支具的应用 。 更重要的一点是:支具的使用需要在康复科、骨科、呼吸科、神经科和遗传代谢科的共同参与下 , 多学科共同进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