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跨雪域高原援藏医生以医授人以渔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情跨雪域高原援藏医生以医授人以渔
文章图片
援藏医生、晋江市安海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曾国清 。 受访者供图
作为福建省首批“组团式”医疗援藏队队员之一 , 曾国清2021年8月踏上“离天最近的土地” , 支援西藏昌都市洛隆县人民医院 , 开启为期一年的援藏之旅 。
情跨雪域高原援藏医生以医授人以渔
文章图片
曾国清医生(右)为藏民看诊 。 受访者供图
15日 , 刚回到原先工作岗位的曾国清接受
为做好西藏地区医疗卫生工作 , 自2021年起 , 国家卫健委开展“组团式”医疗援助西藏部分县人民医院工作 , 目标是实现医疗援助从“输血式”支援向“造血式”支援转变 。
克服高原反应是“必修课” 。 “高原特殊的环境让我们欣赏到壮美风光的同时 , 也带来了第一道考验 。 ”回忆起刚进藏的时光 , 曾国清说 , 虽然进藏前做了体检和充分的准备 , 但头痛、流鼻血等高原反应还是不期而至 , 吸氧、布洛芬、安定片等是医生们对抗高原反应的“武器” 。
到达洛隆县人民医院后 , 曾国清担任外科主任 。 “刚到医院时 , 外科才从妇外科分出来半年有余 , 科室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 科室业务单一 , 与内地医疗水平存在显著差距 。 ”
于是 , 曾国清先从纪律与服务入手 , 坚持带队查房 , 及时发现、指导、解决管床医生的治疗疑难及诊疗不规范、不完善之处 , 保障科室安全生产 。 针对门诊病人就诊困难问题 , 他则增加外科门诊及专家门诊班 , 让病人都得到专业的诊疗服务 。
大骨节病是西藏地区高发的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 , 不少藏民长年未进行治疗 , 落下终身残疾甚至丧失劳动能力 。 除了科室的日常工作 , 曾国清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当地大骨节病患者的救治工作上 。
他协调外科开展洛隆县“大骨节病”筛查工作 , 组织开展“大骨节病膝、髋关节置换术”手术119例 。 面对高难度的、复杂的大骨节病人 , 他对接内地知名医院骨科专家 , 送往西藏自治区外进行治疗 。
情跨雪域高原援藏医生以医授人以渔】目前 , 洛隆县人民医院已成功通过自治区验收 , 成为西藏县级医院中唯一一家大骨节病医疗救治定点医院 。
“其实 , 在援藏期间 , 做多少手术 , 治多少病 , 不是最主要的目的 。 ”曾国清认为 , 为西藏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 才是他们医疗援藏的使命 。
来到受援医院后 , 曾国清与2名本地外科医生签署了师带徒协议 , 通过典型病例讨论、手术台上实时教学等多种方式提升他们的诊治能力 , 逐步提升藏区医生的技术水平 。
在藏区 , 山高路远 , 就医不便 , 很多藏民病了就忍着挨着 , 病痛实在缓解不了才会考虑就医 。 工作之余 , 援藏医疗队多次组织参加义诊 , 下乡送医送药 , 帮助解决藏民的医疗问题 。
情跨雪域高原援藏医生以医授人以渔
文章图片
援藏期间 , 曾国清指导当地医生 , 帮助其提升诊疗能力 。 受访者供图
“西藏人民很淳朴、真诚 , 对医务人员很是尊敬 。 ”最让曾国清难忘的 , 是他第一次收到藏民出院时献给他“哈达”的场景 , “那种诚挚的眼神与情感 , 令我深刻体会到了援藏的价值和意义 。 ”
“再回首 , 洛隆的蓝天白云、草木群山 , 还有淳朴善良的人们都让我感到眷恋与不舍 。 ”曾国清表示 , 新一批的“援友”已经接下“接力棒” , “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 西藏医疗水平越来越高 , 也愿西藏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