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用药进社区,可这样推动

本文转自:光明网
慢病患者的配药难、配药烦问题一直是医药服务的痛点:各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均不相同 , 市级医院处方难以在基层落地;慢病患者无法在“家门口”配到所需药品 , 尤其是患者去市级医院配药面临路途远、候诊时间长、配药量少、报销比例低等问题 。 江苏省张家港市医保局以全面实施药品阳光采购为契机 , 实施慢病用药进社区项目 , 受到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患者的好评 。 该项目被列为2021年度张家港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 。
慢病用药进社区,可这样推动
文章图片
八类慢病用药下沉社区
张家港市医保局成立工作专班 , 深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调查研究 , 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 摸清慢病种类、慢病患者数量、慢病用药种类等基本底数 。
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 , 市医保局从全市挑选业内权威的慢病专家、医学管理类人员和社区医生代表共37人 , 组成专家委员会 。 按照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集采必进、基药优先、中西药并重的原则 , 专家委员会召开遴选论证会 , 确定慢病用药目录 。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市级医院慢病患者用药目录中的低风险药品和属地慢病患者用药延续需求 , 编制本社区慢病患者用药自选目录 , 报市医保局备案 , 确保全市慢病用药体系总体衔接可控 。
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作为慢病用药目录实施主体 , 按各自目录要求配齐药品 。 针对少数具有特殊用药需求的慢病患者 , 采取“先备案、后采购 , 谁需要、谁购买”的方式 , 将个性化用药需求进行登记备案 , 采购后通知患者购买 , 全力做到用药需求全覆盖 , 满足患者个性化用药需求 。 同时 , 把患者需求较多的药品品种作为优化药品目录的重要参考 , 使药品目录不断完善 。
2019年8月 , 张家港市医保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正式启动慢病用药进社区试点工作 , 首批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3种慢病86个药品下沉到2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 2020年7月 , 增加支气管哮喘、慢阻肺、慢性乙肝3种慢病 , 将6类慢病153个药品下沉社区 。 2021年7月 , 再次增加慢性胃病、骨质疏松2种慢病30个药品 , 并对前两批6种慢病药品进行了优化调整 。 目前 , 8类慢病共有222个药品下沉社区 , 覆盖了患者80%的用药需求 。
定期评估优化用药目录
充分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接能力和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等因素 , 市医保局坚持成熟后推进、调整中优化 , 确保慢病用药进社区工作稳妥有序 。
市医保局研究制定涉及统计分析、遴选推荐、专家论证、社会公示等各项工作的规则和程序 , 围绕阳光采购、集中采购、分级诊疗、慢病管理等规定要求和政策变化 , 每年定期进行评估和完善 , 确保规范严谨、经得起推敲和实践检验 。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 按照符合三级预防、随访转诊指标明确和流程清晰、操作简易等慢病管理原则 , 由市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推荐并经专家委员会审定 , 每年增选2~3种慢病病种用药进社区 , 满足更多慢病患者需求 。
市医保局建立月报统计、实时监测、退出新增等机制 , 对临床实际使用量很小、省采购平台下架、长期短缺、价格上涨明显的药品和创新类新增药品进行定期分析评估 , 根据数量对等、总量控制原则 , 按规定程序及时做好剔除调整、补缺增报工作 , 科学优化慢病用药目录 。
四项政策提供配套保障
市医保局全面梳理分析医保、卫健领域政策规定 , 坚持改革和管理双轮驱动 , 进一步整合优化、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 为慢病用药顺利下沉社区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