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源区:葡萄熟了 果农笑了

本文转自:太原广播电视台
秋后一伏 , 发源于天龙山的柳跖河 , 自西向东流淌 , 汇入汾河 , 沿柳跖河的小牛线公路旁 , 饱满青翠的壶瓶枣沉甸甸地随风摇荡 , 一下下敲打着晋源区南张村兴旺采摘园家庭农场的木头招牌 , 咚咚的声音奏响了采摘园的丰收欢歌 。
太原晋源区:葡萄熟了 果农笑了
文章图片
南张村曾是附近有名的果树种植村 , 鼎盛时期面积达上千亩 , 今年68岁的杨振清不仅是村里的种植能手 , 更是晋源区科技特派员 。 痴迷果树种植的他 , 已有53年丰富的种植经验 。 1989年 , 杨振清承包了集体果园 , 种植葡萄、苹果、桃和梨 。 如今 , 果园主要种植葡萄和西梅 , 各有10余亩 。 杨振清夫妻俩和儿子儿媳共同操持着采摘园的农务 。
太原晋源区:葡萄熟了 果农笑了
文章图片
太原晋源区:葡萄熟了 果农笑了
文章图片
太原晋源区:葡萄熟了 果农笑了
文章图片
太原晋源区:葡萄熟了 果农笑了
文章图片
果园内郁郁葱葱 , 虫鸣犬吠声入耳 , 各类果实香气醉人 。 独特的自然气候 , 疏松的沙地土壤 , 羊粪等健康农家肥 , 勤劳和谐的一家人 , 造就出甘甜味美的葡萄 。 10年前 , 果园拓展做起了采摘业务 , 从一开始的小打小闹 , 到现在以采摘为主 , 杨振清也学会了顾客思维 , 选择种植西梅很大程度是因其很有市场 。
太原晋源区:葡萄熟了 果农笑了
文章图片
“来 , 你尝尝可甜了 。 ”杨振清笑着随手打开葡萄套着的纸袋 , 揪下几颗圆滚滚紫澄澄布满白霜的葡萄递给大家 。 “这是巨燎峰 , 比巨峰更甜 , 糖度在25-27度 , 更受顾客喜欢 。 现在葡萄已经进入成熟期 , 月底葡萄就都熟透了 。 ”
种植果树是个技术活儿 。 杨振清常常看着翻烂了的《山西果树》杂志 , 筛选着可能适合自家种植的果树品种 。 几十年来 , 他不间断地去郑州、焦作、陕西、北京、山东等地实地选种 , 回来通过育苗或嫁接来培育新品种 。 历经2、3年时间试种 , 综合考虑病死率、挂果率、果实品相、挂果时间等 , 淘汰不合适的 , 筛选出合适的 , 再进行大范围种植 。
太原晋源区:葡萄熟了 果农笑了
文章图片
杨振清曾经去陕西考察了某品种的葡萄 , 种植回来却因太原时令晚陕西半个月 , 最终试验果实品相不佳 , 只能忍痛锯断所有秧苗 , 将其淘汰 , 继续嫁接其他品种葡萄 。 就这样 , 在淘汰育种、育种淘汰的循环往复中 , 杨振清摸爬滚打 , 在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 , 如今已经成为晋源区果树嫁接方面的科技特派员 。 采摘园也和市生态工程学院老师王慧珍合作多年 , 进行葡萄“有机旱作增硒优质”栽培试验 。
今年 , 采摘园里开辟出一个棚用来育种试验 , 种植了巨燎峰、阳光玫瑰、早黑宝、蓝宝石这4个品种 。 种植效果不错 , 明年春天将移栽到温室大棚进行大范围种植 , 后年能迎来盛果期 。
太原晋源区:葡萄熟了 果农笑了
文章图片
种植果树更是个体力活儿 , 看看杨振清古褐色的皮肤和粗粝布满倒刺的大手就知道 。 育苗、疏花、疏果、修剪、打药、套袋……几十年的劳作累弯了老人的腰背 , 儿子杨晓光主动帮父母扛起果园管理的重担 。
他本是在工地负责开叉车 , 如今大多时间在果园里劳作 , 妻子也一起来帮忙 。 十几年时间的磨炼 , 夫妻俩也成为了果园管理的行家里手 。 明年 , 杨晓光计划改进5个棚 , 引进西梅、李子类的新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