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明白中药方剂的科学内涵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讲明白中药方剂的科学内涵
文章图片
图为张卫东(左一)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 海军军医大学供图
讲明白中药方剂的科学内涵
文章图片
图为放大镜下的中药材 。 图源网络
您一定听说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大显身手的“清肺排毒汤”吧?虽然这剂由21味药材组成的良方由来已久 , 可它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是什么?想必很多人想知道 。
2020年以来 , 海军军医大学张卫东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 说清楚、讲明白了“清肺排毒汤”的作用机理 , 向世界发出了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安全有效的声音 。
30多年如一日 , 张卫东扎根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创新药研究一线 , 多次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等奖项 , 用现代科技让传统中医药诸剂良方发出新的光与热 。
破解中药标准化生产质量控制难题
张卫东从事中药复方研究可谓师出名门 。 1984年 , 他从老家山东考入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 , 4年的学习为他打下了扎实的药学和化学基本功 , 也让他对中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中药大部分都是天然药物 , 如果能把中药研究透了 , 也就找到了破解天然药物之谜的钥匙 。 ”张卫东说 。 当时 , 天然药物化学专业是海军军医大学最热门、最难考的硕士专业之一 , 张卫东凭借优异成绩 , 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 师从韩公羽教授 。
韩公羽曾参与屠呦呦领衔的“523项目”研制青蒿素 , 是中国最早一批用化学方法提炼中药有效成分的科学家之一 。 他把张卫东带进了科学研究中药的世界 。
2004年 , 上海医药集团找到张卫东 , 希望从诸多上市的中药复方中找到一剂 , 用科技手段培育为中药大品种 。 大家研究后认为麝香保心丸最有可能实现 。 但是 , 张卫东因为没有研究过复方而有些迟疑:“我们通常只拿一味中药筛选研究 , 麝香保心丸的方子有7味药材 , 我们没做过 。 ”
“复方研究没有先例可循 , 难度很大 , 但也是个机会 , 你每跨出一步 , 就离目标更近一步 。 ”上海市科委一位同志的这句话 , 点醒了张卫东 。 政府的专项课题经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携手、海军军医大学学科支持 , 让张卫东团队放心大胆地去攻克中药复方研制难题 。
一开始 , 张卫东仍遵循原先的方法 , 把有效成分一个个提纯出来 , 但很快发现此路不通 , 相比单味的药材 , 麝香保心丸的成分和作用机制非常复杂 , 仅提炼其中100个成分至少得3年 , 更别说成分相互作用的解析了 。
张卫东决定转变思路 , 不再用逐个还原的办法 , 而是把复方当成一个有机整体 。 在他的主张下 , 实验室引进了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 , 将几百个成分“绘制”在一张图谱上 , 再以系统生物学的方法揭示其中的关联奥秘 。
通过16年联合攻关 , 他们破解了中药标准化生产质量控制难题 , 让这一传统“救命药”年销售达到22亿元 , 产业规模列全国中药微粒丸制剂第一位 。 这样一粒直径3毫米、售价低廉的麝香保心丸 , 就此成为乡村医务室常备的冠心病良药 。
多年来 , 张卫东团队还为国内数十家企业的40个中药方剂提供技术服务 , 推动中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 对中药复方大品种开发起到示范效应 。 2018年 , 张卫东团队以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向世界发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安全有效的声音
2020年大年初二 , 在上海过年的张卫东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武汉疫情告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攻关组成立国家中医药专班 , 任命张卫东为机理研究组副组长 ,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急项目“清肺排毒汤”的科学基础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