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丰收忙,有种回忆叫掰苞谷

本文转自:红网
金秋时节丰收忙,有种回忆叫掰苞谷
文章图片
立秋后 , 天气更加炎热 。
乡下有“秋前北风秋后雨”之说 。 意思是说在立秋那天如果没有刮北风 , 那么在立秋后就会再热上半个月 , 这或许是“秋老虎”民间之说的来历吧 。
八月的乡村是金黄色的 。 辣椒正当时 , 稻谷逐渐变黄了 , 菜园里的瓜藤架下开着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蔬菜 , 花朵在风中欢笑 , 西红柿脱去了她绿色的外衣 , 黄豆的叶子黄了 , 一丘丘的玉米地望不到边 , 金黄色的玉米棒子胀破衣衫 , 犹如耄耋老人 , 捋着胡须 , 微笑着向路边的人招手 , 从地里的这头一直望到那头 。
金秋时节丰收忙,有种回忆叫掰苞谷
文章图片
现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 , 由于太阳大 , 有的乡亲在凌晨四点就出门了 , 要赶在天亮时走到地里 , 立秋后的太阳出来得特别早 , 所以远处有玉米地的乡亲早上就要打着手电筒往山里走 , 带上几瓶水 , 还有毛巾和斗笠 。 要赶在太阳出来前把玉米掰好 , 于是把蛇皮口袋放在玉米地里 , 只要掰自己附近的玉米杆子 , 就有满满的一袋子 。
金秋时节丰收忙,有种回忆叫掰苞谷】掰玉米时 , 钻苞谷地的滋味是最不好受的 , 除了劳累和飞虫叮咬外 , 玉米叶子有时就像刀子似的锋利 , 一不小心就会把手和脸划成小口子 , 加上出大汗 , 就像盐巴撒在伤口上 , 疼痛无比 , 难受之情不言而喻 。 此时让我真正地体会到农民的艰辛和劳累 。
地里的玉米掰完后 , 然后把它背到马路边 。 现在的新农村基本上都有机耕道 , 然后再用三轮车拉回去 。 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 这几年的森林覆盖率直线上升 , 时常有野猪、松鼠等之类的动物偷吃玉米 , 乡亲们种植庄稼实属不易 , 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起早贪黑这个沉重的字眼 , 但它却是伴着我们农村人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金秋时节丰收忙,有种回忆叫掰苞谷
文章图片
玉米拉回来后 , 衣服早就湿透了 , 冲个凉 , 吃过早饭后就坐在堂屋里把玉米棒子的外衣剥掉 , 露出了金黄色的玉米 。 尽管很累但一看到沉甸甸的玉米 , 想想累也值得 。 把玉米棒子的外衫全部剥去了 , 就把玉米棒子拿到庭院太阳下晒上一天 , 把玉米棒子里面的虫子和水气晒出来 。
吃过晚饭后 , 就要把玉米一颗一颗地剥下来 。 偏僻的山区里仍用最原始又实用的方法:把废弃的解放鞋胶垫用钉子钉在板凳上 , 板凳倒放在地上 , 然后用玉米棒子大的一头放在上面来回滑动 , 用不了一分钟 , 玉米就自然而然脱落下来了 。
八月的乡村夜晚是热闹的 , 吃过晚饭后 , 乡亲们都有串门的习惯 。 他们拿着蒲扇 , 一边扇风一边谈笑着今年的收成 , 有时三五个乡亲还会凑上来帮忙剥玉米 , 一百斤的玉米用不了十几分钟就剥完了 。 男女老少 , 欢声笑语 , 响彻了整个小山村 。
金秋时节丰收忙,有种回忆叫掰苞谷
文章图片
日月轮回 , 铅华不再 。 我又被眼前剥玉米的场面所触动 , 回忆起小时候 , 经济条件差 , 大山里的孩子由于没有零食吃 , 伙伴们都特别期盼八月的到来 。
只要八月一到 , 代表着果实的成熟 , 而印在脑海里记忆犹新的还是那些庄稼地里的蔬菜 。 那酡红的蕃茄 , 顺手一摘往嘴里送 , 清甜可口;那嫩绿的黄瓜 , “咚”的一声脆响 , 清香爽口;那小时候的玉米杆似现在的“甘蔗” , 是我们骑在牛背上衔在嘴里的甜蜜……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掰玉米 , 那有我快乐的童年 , 有纯朴善良的乡亲 , 有我钟爱的那一片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