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陷入过度消毒误区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精准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之一 , 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对于广大市民而言 , 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 做好日常预防性消毒 , 掌握基本消毒知识和技能 , 正确选择消毒产品和方法 , 可提高卫生健康素养 , 最大程度保护自身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尤其当面对传染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具有更强免疫逃逸能力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 预防被感染 , 定时定期对居家环境开展正确消毒、有效消毒十分关键 。
拒绝陷入过度消毒误区
文章图片
家庭防护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
家庭环境中 , 不合理的消毒方式不仅起不到杀灭病毒的作用 , 反而可能会造成对身体的伤害 , 或是造成环境污染 。 疾控专家提醒 , 家庭预防性消毒应遵循其基本原则 , 不要因过度消毒而忽略日常清洁 。 当家庭成员相对固定、来源清晰 , 消毒防护应以清洁为主 , 消毒为辅 。 如果所在小区没有新冠病例 , 家里也没有外人到访 , 没有需要自我隔离的疑似症状者 , 只要做好日常清洁即可 , 无需每天消毒 。 这里的日常清洁主要包括及时清理室内垃圾 , 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 温度和空气环境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等 。
“做好家里的通风换气工作很重要 , 建议每天不少于两次 , 每次不低于30分钟 。 ”专家建议多采用自然通风和(或)机械通风 , 保证室内环境的空气流通和换气次数 。 采用机械通风时宜采用“顶送风 , 下侧回风” , 建立合理的气流组织;采用自然通风时 , 每天不少于两次 , 每次不低于30分钟 , 体积大、通风不良的房间可适当延长时间 。 也可采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等物理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 使用紫外线灯时应注意≧1.5W/M3 , 单次照射时间不低于30分钟 。
遵循预防性消毒与随时消毒相结合的原则 , 消毒强度与风险高低相一致 。 换句话说 , 就是频繁接触的物品 , 消毒频次可以高一些 , 污染严重的对象 , 消毒浓度适当提高 , 消毒时间适当延长 。 建议对于日常接触频率较高的门把手、手机、儿童玩具等表面可使用75%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 用消毒湿巾或者酒精棉擦拭手机等电器产品时 , 最好关机并等待其完全冷却 , 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对餐饮器具的消毒 , 推荐开水煮沸10分钟;户外穿戴衣物、鞋底等没有必要喷洒消毒剂消毒 , 放置在屋内固定位置即可;收取快递时可以带上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湿巾和75度酒精的喷雾器 , 对快递表面进行全面喷洒 , 外包装最好不带入室内 , 处理完快递后及时做好手卫生 。
室内消毒时需要注意 , 不可使用大喷壶将酒精用于大面积喷洒消毒 , 不建议使用酒精对衣物进行喷洒消毒 , 如遇明火或静电 , 可能发生燃烧 。 使用消毒剂时要注意避开口鼻 , 最好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 , 同时防止液体飞溅 。 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标签进行稀释 , 消毒使用酒精应选用75%的浓度 , 牢记不同类型、两种以上的的消毒剂避免混合使用 , 容易产生化学反应 , 可能造成伤害 。 如84消毒液和酒精混合后产生的氯气 , 会刺激并损伤呼吸道 , 达到一定浓度能致人死亡 。
走出常见使用误区 , 科学安全消毒
消毒剂是把“双刃剑” , 不可贪多、切勿滥用 。 做到科学消毒、精准施策 ,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以下常见使用误区:
误区一:对蔬菜水果喷洒消毒剂
通常情况下 , 可以对蔬果外包装进行消毒 , 蔬果本身只需要清洁 , 不建议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 以免影响食品安全和口感 。 确有消毒需要的 , 可以使用有蔬果备案的消毒剂 , 根据说明书上使用浓度浸泡10至30分钟后 , 使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