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特效药接连上市,我们离战胜疫情还有多远?

国家开始对自主研发的抗新冠病毒药物临床研究给予了更大力度的支持 。
撰文|吴友仁
来源|“医学界”公众号
新冠特效药接连上市,我们离战胜疫情还有多远?】7月25日 , 国家药监局应急附条件批准了阿兹夫定增加治疗新冠肺炎的适应症注册申请 , 阿兹夫定也成为了国内首个自主研发、获批治疗新冠肺炎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 为抗击新冠肺炎增添了一股“中国力量” 。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上 , 阿兹夫定发明人、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张福杰教授分别从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角度 , 对阿兹夫定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解读 。
大量研究表明 , 在新冠病毒不断变异、防控形势愈发严峻的大背景下 , 作为具有独特机制的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药物 , 阿兹夫定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占据一席之地 。
克服诸多磨难 , 抗病毒药物的新选择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 , 全球共有上百种潜在的“抗新冠病毒药物”进入了临床研究 , 其中绝大多数要么在临床研究中即告失败 , 要么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而被临床淘汰 , 如今留下来的仅有寥寥数种 , 这和新冠病毒的变异特点及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密不可分 。
早期所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多来源于恢复期血浆的抗刺突蛋白单克隆抗体 , 此类药物可高效地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结合 , 阻止其侵入细胞 , 在疫情初期颇有疗效 。 然而 , 由于此后新冠病毒开始大量出现刺突蛋白突变 , 单克隆抗体对Delta和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疗效一降再降 。 加上这类药物不能口服吸收、需要频繁静脉注射 , 便推动了大量对非靶向刺突蛋白、口服有效的潜在抗新冠病毒化合物的研究 。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OmicronBA.5分支的突变热点图 , 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突变均集中于刺突蛋白(S蛋白)
随着科研人员对新冠病毒生命周期研究的不断深入 , 在新冠病毒复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两个蛋白——3C-样蛋白酶(3CLpro)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开始逐渐成为大量新冠特效药的作用靶点 , 也有相关靶点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进入后期临床试验 , 并最终获得监管机构批准 。
阿兹夫定正是一种可口服的核苷类似物 , 通过抑制新冠病毒的RdRp , 阿兹夫定可终止新冠病毒核酸的复制过程 , 使病毒在受感染细胞内不能形成完整的复制周期 , 起到抗病毒效果 。
新冠特效药接连上市,我们离战胜疫情还有多远?
文章图片
阿兹夫定的抗病毒机理
由于绝大多数RNA病毒均依赖RdRp完成RNA复制 , 早在新冠病毒流行初期 , 即有RdRp抑制剂进入临床研究中 。 但它们大多因不能在人体细胞中转化为活性代谢物而缺乏疗效 , 也有部分化合物对RdRp固然有一定抑制作用 , 但结构缺陷导致其不能口服吸收 , 只能静脉给药 。
而阿兹夫定在体外和体内的药理实验中 , 均被证明可高效转化为活性代谢物 , 且口服生物利用度非常高 , 这些都成为了阿兹夫定进入临床研究的保障 。
临床研究成绩优异 , “火速”获批上市
早在2020年初 , 阿兹夫定即被发现具有很高的抗新冠病毒活性 , 但随着新冠疫情在我国得到迅速控制、从大规模流行转为局部散发阶段 , 该药的临床试验一度受到很大限制 。
“有赖于非常严密的防控措施 , 注定了中国不可能出现大样本的新冠流行 , 那就意味着即使我们很早发现了新冠治疗药 , 但也找不到足够的异常样本来验证 。 我们只能用目前仅有的剩下的、偶尔暴发的散点状临床病例来验证临床结果 。 ”阿兹夫定临床试验的参与者之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任志刚在采访中即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