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听庄稼拔节声——公主岭市发展现代农业纪实

本文转自:人民网-吉林频道
仲夏时节 , 黑土地上万顷碧波涌动 , 大国粮仓劲奏拔节声 。 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 公主岭责任重大 , 使命光荣 。 黑土之上绿意铺排 , 青纱帐里玉米拔节 。 富饶的岭城大地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美丽图景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听庄稼拔节声——公主岭市发展现代农业纪实
文章图片
今年 , 全市粮食作物种植461万亩 。 其中 , 普通玉米430万亩 , 新增制种田2.25万亩;鲜食玉米8.1万亩 , 比去年增加0.8万亩;水稻15.99万亩 , 与去年持平;大豆3.5万亩;马铃薯2万亩;其他杂粮杂豆作物1.41万亩 , 比去年减少0.8万亩;蔬菜等其他经济作物10.8万亩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听庄稼拔节声——公主岭市发展现代农业纪实
文章图片
锚定科技创新目标 , 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 。 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 , 公主岭迎来了重要发展时刻 。 5月31日 , 位于刘房子街道的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揭牌成立 。 长春农高区以“松嫩平原绿色循环农业”为主题 , 以玉米为主导产业 , 努力建设粮食生产高效提质先导区、黑土地可持续发展典范区、玉米全产业链发展集聚区、东北特色乡村振兴样板区 。 今年 , 长春农高区计划建设重点项目12个 , 总投资117.72亿元 。 科创中心、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鸿翔种业硅谷园等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 施工现场一派繁忙 。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 连日来 , 总投资4亿元的鸿翔种业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紧锣密鼓建设中 。 4条果穗烘干线国际领先 , 两座全数控种子加工厂 , 年加工能力达5000万公斤以上 。 今年 , 鸿翔种业在省原种场流转土地3万亩 , 引进先进种植设备 , 可同时耕种16行 , 实现播种、施肥、覆膜、铺设滴灌带一次性完成 , 采取现代化管控 , 制种基地达到标准化生产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听庄稼拔节声——公主岭市发展现代农业纪实
文章图片
技术汇聚 , 田野披上“科技装” 。 陶家屯镇的“无人农场”项目 , 解锁了智慧种田的密码 。 这里将建成拥有5G农机库房、实时测控系统、农场管控云平台系统、智能农机装备系统的“无人农场” 。 该项目在田间布设气象站、土壤墒情仪、虫情测报仪、高精度摄像头 , 自动采集、分析、存储土壤墒情、虫情、苗情、灾情等信息 , 利用农场管控云平台系统下达各种作业指令 , 最终实现玉米耕种管收无人化作业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听庄稼拔节声——公主岭市发展现代农业纪实
文章图片
南崴子街道南崴子村“科技小院”是由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导师王秋举及其团队 , 依托南崴子村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的 。 自2008年建立以来 , 已培训农业技术人员500余人(次)、养殖户近3000人(次) , 直接带动当地40多户农民增收 。 合作社采用“双边沟+分箱插秧”的稻田养蟹模式和小院研发的集成技术 , 稻谷利润由原来的每亩550元增加至1100元 , 虾蟹等水产品利润每亩可达760元 , 经济效益相比单一种植水稻每亩增加1300元左右 。 “科技小院”为公主岭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
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 ,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 这几年 , 位于刘房子街道的健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 靠着加工玉米面条逐渐走红 。 相比传统的压面条 , 健亿农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 生产工艺成熟 。 现在 , 产量从每天的5吨增加到10吨 , 运用线上、线下销售模式 , 不仅占据本地市场 , 还出口到韩国 , 销售形势喜人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听庄稼拔节声——公主岭市发展现代农业纪实
文章图片
位于朝阳坡镇的德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是公主岭市的鲜食玉米龙头企业 。 在那里 , 一穗穗鲜食玉米成为富企富民的“金棒棒” 。 企业在鲜食玉米精深加工上持续发力 , 从两条生产线发展到三条 。 在公司车间里 , 当地村民们摇身一变成了工人 , 正忙着擦袋、喷码、包装、装箱 , 全力保证订单需求 , 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增加收入的美好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