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那个电击6000网瘾少年的恶魔杨永信,如今成了副院长?

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 网络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很大改变 。 只要有一部连接网络的电脑或者手机 , 即便是坐在家中 , 也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和各种风景 。 通过一串数字或字母 , 就可以跟世界各地的人交流沟通 。
同时 , 网络的兴起也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 虚拟的世界和无限的可能性让无数人为之着迷 , 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 正处于探索的了解世界阶段的他们 , 面对网络上的花花世界 , 很容易沉迷其中 , 无法自拔 , 甚至不愿意回归到现实世界 。
孩子成了网瘾少年 , 许多父母一筹莫展 , 这时一个医生出现了 , 他用独特的电击疗法 , 使得近6000网瘾少年戒掉网瘾 。 他是诸多父母眼中的“救赎者” , 也是许多孩子眼中的“恶魔” , 他是杨永信 , 一个有着“雷电法王”称号的人 。
十几年前,那个电击6000网瘾少年的恶魔杨永信,如今成了副院长?
文章图片
因与果
1962年 , 杨永信出生在山东省临沂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 父母兢兢业业 , 小时候的杨永信也乖巧懂事 , 本是幸福的一家三口 。
然而 , 不和谐的邻里关系 , 导致杨永信的童年满是谣言和恶趣味 , 性格也变得有些孤僻和自卑 。 但他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 反而是发愤图强 , 成绩优异 。
20年后的1982年 , 杨永信考上了山东沂水医学专科学校 , 主修临床专业 , 研究精神学 , 兼顾学习心理学 。 大学里没有流言蜚语 , 杨永信也渐渐忘记了孩童时期的种种遭遇 , 投身于医学领域 。
杨永信刚毕业时就业于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 , 是一名普通的白领医生 , 工作内容也都是些杂事儿 , 没有什么主动权和话语权 。 他明白 , 自己学历一般 , 也没有人脉 , 想要有进一步的发展很难 。
十几年前,那个电击6000网瘾少年的恶魔杨永信,如今成了副院长?
文章图片
学习是寒门子弟进一步发展的唯一捷径 。 杨永信再次拿起书本 , 学习各种考试资料 , 他成功考入济宁医学院 , 毕业时拿到了学士学位证书 , 重新回到了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 。
在那个大学生稀少的年代 , 本科学士的学历也是很少有的 , 再加上杨永信工作勤快 , 很快在临沂四院站稳了脚跟 , 有了一定的地位和话语权 。 生活虽然依旧平淡 , 但也怡然自得 。
直到“网瘾”这一词出现在杨永信的视听里 , 他的生活出现了转折 。
在二十一世纪初期 ,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 一种发生在青少年之中的特殊疾病“网瘾”出现了 , 它在一定程度上 , 极大影响的青少年的正常学习和成才 。 “网瘾”并没有太好的改善方法 , 许多家长为之到处奔波 , 疲惫不堪 。
十几年前,那个电击6000网瘾少年的恶魔杨永信,如今成了副院长?
文章图片
“网瘾”在医学上尚不能认为是一种疾病 。 是已知的"冲动控制障碍症"在网络使用者身上的体现 , 如同“烟瘾”、“酒瘾”一样 , 是因为长期接触或使用造成的心理上的依赖 , 是一种心理问题表现 , 还不能称之为是一种病 。
在某一天 , 临沂四院也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例 , 一个12岁的“网瘾”少年 。 家长苦苦哀求“救救孩子” , 然而针对“网瘾” , 医院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去处理 , 没有经验去参考 , 也没有相应功效的药物来治疗 。
在一旁的“围观群众”杨永信也是唏嘘不已 , 颇为同情这个家长 , 同时也对“网瘾”产生了兴趣 。 在这之后 , 他翻阅大量资料 , 深入了解网瘾的来源经过 。
十几年前,那个电击6000网瘾少年的恶魔杨永信,如今成了副院长?
文章图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 , 再结合以往自己对心理学的研究 , 杨永信认为自己似乎找到了治疗“网瘾”的药方 , 可以去大展拳脚 , 有一番作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