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重庆|彭水走出特色农旅融合之路

本文转自:央广网
央广网重庆8月21日消息(采访人员白刁尹通讯员廖唯周术军)近日 , 在重庆彭水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6组的“阿依田园” , 一个个大棚整齐排列 , 大棚内的番茄树上结满小番茄 , 村民们正在采摘小番茄装车销售 。 一旁的数字农业大棚里 , 通过无土栽培的蔬菜长势喜人 。
乡村振兴看重庆|彭水走出特色农旅融合之路
文章图片
阿依田园(央广网发廖唯摄)
这是绍庆街道在阿依河社区正在打造的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一景 。
依托景区发展产业
“阿依河社区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 ”绍庆街道党工委书记廖燕峰说道 。
阿依河社区位于绍庆街道西南部 , 距县城17公里 , 幅员面积19.93平方公里 , 辖8个小组 , 共885户3539人 , 是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阿依河的入口就在阿依河社区 。
乡村振兴看重庆|彭水走出特色农旅融合之路
文章图片
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央广网发廖唯摄)
绍庆街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 , 统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 依托国家5A级旅游景区阿依河的优势 , 全力打造阿依河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 , 走好“山地、特色、科技、高效”发展的个性化道路 。 以满足县内外游客生态旅游体验为抓手 , 精心调研 , 科学规划 , 从弹子社区彭酉高速路出口到阿依河景区快速通道沿线建设“一线两片八园”产业带 。
目前 , 在阿依河社区已建成花椒生产基地1200亩、中药材生产基地500亩、蜂糖李500亩、勃希葡萄采摘体验园300亩、绿茶生产基地200亩、枇杷200亩、杨梅200亩及羊肚菌10亩等具有规模的特色产业 。 稳固壮大“一村一品”产业体系 ,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
农业插上“数字翅膀”
立足农业 , 不止农业 。 绍庆街道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中 , 将农业插上“数字翅膀” 。
阿依河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数字农业大棚内 , 只见一排排架子上“悬空”长着番茄树和黄瓜藤蔓 , 旁边五颜六色的塑料柱子上的一个个窝里 , 从泡沫棉上长出一株株生菜苗和上海青苗……
数字农业大棚还可以通过实时采集温室内温度、土壤温度、CO2浓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叶面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 , 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 。
置身数字农业大棚内 , 让人觉得“科技范”十足 。
乡村振兴看重庆|彭水走出特色农旅融合之路
文章图片
数字农业大棚内“科技范”十足(央广网发廖唯摄)
阿依田园负责人侯春均介绍 , 数字农业大棚目前的功能首先是通过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蔬菜 , 主要是用椰糠和水培 , 无土栽培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 充分利用种植空间 , 避免土壤连作障碍 , 降低劳动强度 , 环境条件相对可控 , 病虫害少 , 实现蔬菜的集约化、工业化、工厂化生产;同时也是科普、研学基地 。
乡村振兴看重庆|彭水走出特色农旅融合之路】村民刘远碧正在数字农业大棚内管护蔬菜 。 “大棚的主要管护是由专业的技术员负责 , 我们只负责把蔬菜的干枯叶子剪掉 。 ”刘远碧说 , 这活儿轻松 , 一天有80元的收入 , 主要是在家门口上班 , 方便 。
促进特色农旅发展
绍庆街道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 , 在“农”上探索出了传统农业和数字农业结合发展模式 , 那么在“旅”上怎么做?又怎样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以生态农业为基、乡村风光为韵 , 积极拓展农业多重功能 , 打造多功能拓展、多场景应用的乡村旅游精品项目 。 推进农旅融合和“休闲农业+” , 除建成的数字农业大棚外 , 还规划建设彩虹滑梯、玻璃滑道、露营基地、观光走廊等经营主体 , 将传统农业进行技术升级 , 吸引游客观光休闲 , 打造乡村科普教室、网红打卡地等 , 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