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就打了疫苗,为什么还有孩子得乙肝?该如何防范?

一出生就打了疫苗,为什么还有孩子得乙肝?该如何防范?】7月 , “错换人生28年事件”二审维持原判 , 为此起“抱错”孩子的事件画上阶段性句号 。 而主人公姚策的病逝原因也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
姚策的生母患有乙肝 , 分娩时 , 为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 , 本应给姚策打免疫球蛋白 , 然而因与另一名男童“抱错” , 所以疫苗没能注射给姚策 。 姚策两岁时被发现携带乙肝病毒 , 接受治疗后结婚生子 , 2020年查出肝癌 , 不久后病逝 。
1992年 , 我国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约有1.2亿 。 而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 携带乙肝病毒的人员数量大大降低 , 但仍有7000万人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 其中2000-3000万人是乙型肝炎患者 , 还有不少是少年儿童 。
为什么儿童会携带乙肝病毒?
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是乙肝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 。
一出生就打了疫苗,为什么还有孩子得乙肝?该如何防范?
文章图片
不过 , 乙肝不会经由食物或水传播 , 所以生活中的正常接触 , 如一块吃饭、拥抱握手、甚至咳嗽、打喷嚏等是传染不了乙肝病毒的 。
我国的乙肝绝大多数是母婴垂直传播和儿童早期的感染 。 而且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 , 往往会终身携带 。
据统计 , 在所有的乙肝传播途径中 , 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的比率占到30-50% , 有数据显示 , 如果妈妈患有乙肝 , 其分娩时传染给孩子的几率高达90% 。
此外 ,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 乙肝病毒也会经由皮肤或者创伤 , 血液传播给孩子 。
儿童乙肝需要治疗吗?
有人认为 , 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 感觉不到不良反应 , 也不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 , 可以不进行治疗 。
其实 ,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 与成人相比 , 儿童肝脏较大 , 免疫功能较差 , 更易感染 , 还极易成为长期携带者 。
一出生就打了疫苗,为什么还有孩子得乙肝?该如何防范?
文章图片
乙肝一步步发展的很缓慢 , 很多人从感染上乙肝病毒到成为慢性乙肝患者 , 再成为慢性肝炎、转变成肝硬化直至肝癌 , 需要五到十年 , 甚至二三十年的时间 。
而且肝脏实质内没有痛觉神经 , 即使有了病变 , 也不会疼痛引起人们的注意 , 经常一旦发现就已经处于生死边缘 。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姚策 , 2岁时发现携带乙肝 , 虽然有治疗 , 但是仍在28岁发现肝癌 , 最后不治身亡 。
我国儿童乙肝病毒感染导致肝硬化或肝癌患者高达34%-95% 。 而肝癌是死亡率第二的癌症 。 研究还发现感染乙肝时的年龄越小 , 越容易转变成慢性乙肝 , 一辈子都摘不掉乙肝的帽子 。
所以应当尽量避免儿童感染乙肝病毒 , 没能避免感染后也应该早诊断、早治疗 。
怎么避免儿童感染乙肝?
如果母亲携带乙肝病毒 , 首先就是进行母婴阻断 , 分为产前和产后两种 。 母亲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含量特别高时 , 准妈妈需要从孕24周-28周开始吃抗病毒药 , 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的载量 , 进而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
婴儿出生后 , 一定要打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 这样可以很好地实现母婴阻断 , 尽量保证新生儿感染不了乙肝病毒 。
其他儿童 , 也要进行全程乙肝疫苗接种 。 自我国采用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 , 我国儿童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大大降低 , 确保了3000万名儿童免于感染上乙肝病毒 。
一出生就打了疫苗,为什么还有孩子得乙肝?该如何防范?
文章图片
现在的研究表明 , 新生儿时期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保护率可达90%左右 , 体内形成的乙肝抗体会随着时间而下降 。 除此之外 , 也会受到遗传、肥胖等因素影响 , 所以需要定期做乙肝抗体的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