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影像诊断」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三大误区

【症状|「影像诊断」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三大误区】「影像诊断」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三大误区

症状|「影像诊断」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三大误区
文章图片
导言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很小的梗死灶 , 直径一般不超过1.5厘米 。 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以及脑干等部位 。 在这些部位的动脉多是一些称为深穿支的细小动脉 , 它们实际上是脑动脉的末梢支 , 又称终末支 。 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 , 所以单一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 , 即形成所谓的腔隙 。
何谓”腔梗“
“腔梗”即腔隙性脑梗死的简称 。 它是指发生在大脑深部某些缺血性微小梗死 , 受累的脑动脉一般直径多在3~4毫米 。 属于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 。 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 , 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 , 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病变 。 其病变大小一般为2~15毫米 , 该病的诊断主要为CT或核磁(MRI)检查 , 更准确地说 , 应该是MRI , 因为CT可以出现假阳性(即有的异常表现不是腔梗)或假阴性(即存在腔梗 , 却看不到) 。
“腔梗”不一定都有症状
有人做了核磁说有腔梗 , 但怎么没有任何感觉呢?是这样的 , 有的病人确实有腔梗 , 但是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 其原因是病变可能位于不重要的或不影响什么的部位 , 称“哑区”;也可能当前的病变属于陈旧性的腔梗(即原来的什么时候患过腔梗而遗留下的旧病灶);再就是 , 虽然影像检查是诊断的腔梗 , 实际病灶本身貌似腔梗或被误认为是腔梗 , 却不是真正的腔梗(见下述) 。
“腔梗”的误区
误区一:把“血管周围间隙”误认为腔梗 。 实际工作中 , 发现有的CT或核磁诊断结果或者有的临床大夫存在这样的现象 。
血管周围间隙 , 即Virchow-Robin腔(VRS) , 是神经系统内的正常解剖结构 , 具有一定的生理和免疫功能 。 在正常人 , 大脑白质也可出现许多细针孔样改变 , 常常含有开放的血管 , 称为筛网状态 。 在老年人或一些病理状态如动脉硬化或其他某些疾病时可能使VRS增多、增大 。 也有少数年轻者存在较大的VRS , 可能为先天性变异 。
由于VRS也发生在脑深部 , 因此会误认为腔梗 。 两者在MRI上的表现样子是不同的 , 看片子有经验的大夫可以区别之 。 VRS无需治疗且不会消失 。
误区二:把脑白质点状的脱髓鞘病灶误认为腔梗 。 大脑的皮质下面即是脑白质结构 , 即神经纤维组织 , 有很多原因 , 比如 , 感染、中毒、缺血、代谢等原因可使神经纤维的髓鞘(犹如电线的塑料皮)脱失 , 称脱髓鞘病灶(轻者也称脑白质退变 , 见于老年人) , 当这类病变呈点状时 , 容易将其当成腔梗 。
误区三:把外伤造成的轴突损伤灶误认为腔梗 。 当这种损伤灶呈点状时 , 不容易和腔梗区分 , 当然 , 病人的外伤病史 , 对确诊很重要 。 不过脑外伤时可以发生外伤性脑梗死 , 有的这类梗死灶发生在脑深部且较小时 , 即称为外伤性腔梗 , 这种外伤造成的腔梗虽然影像表现和上述的腔梗一样 , 但致病原因不同 。
&apos腔梗&apos的检查手段
1、CT不是最好的方法(可有假象 , 见前述) , MRI可靠 , 它可以确定腔梗的数量、新鲜或陈旧(新鲜的需要治疗) , 特别是发生在脑干的腔梗 , CT大多有伪影较MR稍困难和不确定 。
2、MRI检查可以对上述三个误区加以区分 , 当然看片的经验很重要 。
3、MRI使用扩散加权成像 , 英文简称DWI(一种特殊的而常用的检查方法) , 只用1分钟左右就可以发现超急期的腔梗(出现症状6小时内) , 这样有利于及时治疗 。 当然对大范围的脑梗死同样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