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当年手腕的皮试都白做了,疼都白挨了,钱都白交了。

70和80年代的人 , 是否还记得当年生病去诊所或医院看病 , 常常在输液或打针前需要在手腕内侧做皮试 。
因为当时主要用的是青霉素类 。 做皮试是为了排除过敏现象的发生 , 要知道严重的过敏会危及生命的 。
现在90以后的小朋友到诊所或医院看病大多数都使用的是头孢类 , 很多小朋友依旧做着皮试 。
做皮试可远远要比扎针输液疼的多 , 导致很多小朋友不怕打针却害怕皮试 。
皮试是童年的阴影!
很多人当年手腕的皮试都白做了,疼都白挨了,钱都白交了。
文章图片
细心的医生会发现青霉素类的药说明书写明使用前需要做皮试 , 但头孢类说明书大多都没有这一要求 。
为什么全国高度统一都在做皮试呢?
今天二猫终于可以大声的说出这个秘密了:
“很多人的皮试都白做了 , 疼都白挨了,钱都白交了!”
真相就是如此!
因为 , 他终于终于官宣了...
很多人当年手腕的皮试都白做了,疼都白挨了,钱都白交了。
文章图片
2021年4月16日国家医政医管局了发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 。
该指导原则开篇就一针见血的指出:“许多医务人对药物过敏反应机制、皮试意义的存在认识误区 , 在临床实践中过于依赖皮试 , 过敏史甄别欠细致、皮试适应证偏宽泛、皮试操作不规范、结果判读不正确等现象仍普遍存在 。 由此可能导致过敏反应急救应对不足 , 浪费医疗资源 , 延误患者治疗 。 ”
是的 , 皮试被滥用了...
很多人当年手腕的皮试都白做了,疼都白挨了,钱都白交了。
文章图片
多年来一直有专业人士在不断呼吁 , 皮试被过度使用了 , 很多头孢类的药物不需要做皮试 。
2018年曾对在55家医院 , 包含妇女儿童专科医院34家 , 综合性医院21家 。 覆盖全国六大行政区 , 其中华北地区7家 , 东北地区3家 , 华东地区23家 , 中南地区18家 , 西南地区2家 , 西北地区2家进行了皮试的调查研究 。
结果 , 对头孢菌素类注射液皮试的医院有50家 , 比例达93% 。 仅北京、上海、苏州的4家儿童医院已取消头孢菌素类皮试(点赞) 。
很多人当年手腕的皮试都白做了,疼都白挨了,钱都白交了。
文章图片
头孢菌素类皮试为什么不做了?
人体对药物过敏反应根据免疫机制的不同分为:Ⅰ、Ⅱ、Ⅲ、Ⅳ四型 。
Ⅰ型为速发型过敏反应 , 通常在给药后数分钟到1小时之内发生 , 典型临床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等 。
Ⅱ、Ⅲ、Ⅳ三型通常在给药1小时之后直至数天发生 。
皮试时间15~20分钟 , 只能预防Ⅰ型为速发型过敏反应 , 故Ⅱ、Ⅲ、Ⅳ三型药物过敏反应无法预测 , 只有发生时才知道 。 皮试也无法检测药品中是否含有杂质成分 。
很多人当年手腕的皮试都白做了,疼都白挨了,钱都白交了。】青霉素本身的分子量小 , 为半抗原 , 其代谢、降解产物明确可引发Ⅰ型过敏反应 。
青霉素皮试是目前预测青霉素速发型过敏反应最快速、灵敏、有效的检测方法 。
头孢菌素分解产物尚未完全明确 , 迄今尚无批准上市的头孢菌素皮试试剂 , 且皮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亦未确定 。
故:不推荐在使用头孢菌素前常规进行皮试 。
以下特殊人群除外:
既往有明确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Ⅰ型(速发型)过敏史患者 。
头孢类药品说明书中规定需进行皮试 。
特殊过敏体质的人要做头孢皮试吗?
有过敏性疾病病史 , 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和其他药物过敏 , 发生头孢菌素过敏的几率并不高于普通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