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癌有什么区别?

肺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 , 近几年来肺腺癌已经超过肺鳞癌上升到发病率第一位 。 很多肺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看着病理单上的原位癌、微浸润或者浸润性癌总是疑惑 , 这几种名称不同的病理名称到底什么意思?切掉后会不会复发呢?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肺腺癌的四个发育阶段 。
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癌有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
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癌代表肺腺癌的不同阶段
肺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 它已超越肺鳞癌上升到肺癌发病率第一位 。 特别是近些年来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查体发现了肺结节 , 其中的混杂磨玻璃结节一旦怀疑为恶性 , 手术切除后病理类型多为肺腺癌 。
病理科医生为了协助临床医生更好的设计治疗方案 , 通常又将手术后的病理分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AdenomatousHyperplasia , AHH);原位癌(Adenocariconomainsitu , AIS);微浸润腺癌(MicroinvasiveAdenocariconoma,MIA);浸润腺癌(InvasiveAdenocariconoma , IAC) 。
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癌有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
这四种类型就好比癌症发育的不同阶段 , 越往前说明发育的越不成熟 , 破坏力越小 , 往往手术后就治愈了 , 不再需要任何后续辅助治疗 , 越往后说明发育的越成熟 , 破坏力越大 , 治疗效果相对越差 , 手术后往往需要借助化疗及放疗再进行巩固治疗 。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腺癌的癌前病变
当做完手术后 , 看到病理报告写着: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AdenomatousHyperplasia,AAH) , 那么恭喜你 , 你很幸运 , 因为它只是肺腺癌的癌前病变 , 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是癌 , 只是肺泡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局限性增生 , 所以切除后不需要做任何治疗 。
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 ,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的结局有三种 , 有一部分一直都是不典型腺瘤样增生 , 有一部分甚至自己消失变为正常肺组织 , 还有一部分会逐渐发展成为原位癌 。
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癌有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
这种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在CT上的表现一般为特别小的纯磨玻璃结节(通常≤4mm) , 所以当你发现特别小的磨玻璃样结节时不需要太担心 , 只需要定期随访即可 , 说不定下一次复查时结节就不在了 。
原位癌属于浸润前癌
当肺泡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局限增生继续发展 , 会进入下一阶段 , 这时肺泡腔内出现了癌细胞 , 但是非常局限 , 都在肺泡腔内 , 并无间质浸润 , 这时候我们称之为浸润前癌或者原位癌 。
当手术后看到病理为原位癌时 , 恭喜你 , 说明你的肺癌切除就好了 , 因为肺表皮层中很少有比较粗的血管 , 换句话说因为血供极少肿瘤细胞生长的及其缓慢 , 也不考虑有远处转移 , 所以手术切除后就认为临床治愈了 , 不需要再接受术后放化疗 。
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癌有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
原位癌在CT上的表现一般为纯磨玻璃样结节 , 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相比 , 原位癌的结节可能会稍微大一些 , 密度也稍微高一些 , 关于原位癌的治疗目前还有一定争议 , 因为研究发现很多原位癌极其惰性 , 有的原位癌甚至5-10年不会有任何变化 , 所以有部分医生建议定期随访即可 , 当然也有部分医生建议手术干预切除 , 目前来说当结节大于8mm时可以考虑手术切除 , 小于8mm时可以继续复查 。
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癌有什么区别?】微浸润癌是肺癌破坏力加强的标志
当原位癌继续发展 , 突破了基底膜 , 长出了肺泡腔 , 就便成为了微浸润癌 。 它开始侵犯周围的组织 , 只是破坏力较小 , 一般多局限于5mm之内 , 虽然对间质及血管有侵犯 , 但是由于“实力不济” , 往往还不足以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 所以微浸润癌的治疗方法仍然是尽早的手术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