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文创,桐庐石舍的美丽乡村3.0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原乡+文创,桐庐石舍的美丽乡村3.0】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采访人员何晟通讯员雷晓明
当大批农村的年轻人前往城市打拼生活时 , 在桐庐的一个小山村里 , 却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新村民”反其道而行之 , 带着对文化与艺术的理想走进那个内心向往的地方——这个村子就是桐庐的石舍村 。
今年以来 , 在桐庐“富春慢居”县域风貌样板区创建中 , 石舍村以建设“艺术乡村”为抓手 , 打造集“艺术、创业、法治、文明、数字”五大元素于一身的美丽乡村3.0版先行地 , 突出乡村美学 , 通过艺术打造文创产业带动实现乡村产业转型 , 村民及村集体同步增收的幸福乡村之路 。
原乡+文创,桐庐石舍的美丽乡村3.0
文章图片
石舍村 , 位于富春江镇 , 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 除了你能想象到的群山环绕、溪流围绕、竹林漫道 , 更有明清徽墙、天井相连、一街三弄的旧时味道 , 沿着小路悠闲行走 , 入目皆是景 。 保存完好的3000多平方米明清建筑群及纯朴的当地村民 , 吸引集聚了全国各地的一群文艺爱好者常驻于此 。
原乡+文创,桐庐石舍的美丽乡村3.0
文章图片
黄伟舜是最早一批到石舍村的“新村民” , 他在石舍村开了第一家民宿香樟部落 , 成为了后来者的引领人 。 “香樟部落让我们已经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 我们选了这个地方来做一个新型的集体共享的模型 , 所有一切不是占有 , 只能经历 。 ”黄伟舜说 , 他们有着一个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 , 在这片“世外桃源”中 , 构建一个共建共享的美好生活样板 , 在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 , 将新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带来这里 , 在山水和人文、传统和现代碰撞中构筑起新的艺术空间 。
原乡+文创,桐庐石舍的美丽乡村3.0
文章图片
金钰琦 , 一名来自上海的画家 , 他在这个小村庄里开了一间舍庐艺术馆 。 “2016年春天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我邂逅了石舍村 , 之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这里 , 闲逛、写生 。 ”金钰琦介绍道 。 此后 , 他开始在石舍村定居 , 租下近300年的清代宅院敬义堂 , 创办了舍庐艺术馆和金钰琦水彩工作室 , 为游客提供一个参观、休憩、绘画体验及欣赏艺术作品的公共艺术空间 。
原乡+文创,桐庐石舍的美丽乡村3.0
文章图片
上海小学生在石舍村参加水彩夏令营 。
还有开咖啡馆的邢伟彬 。 洒秀咖啡馆便是他来到石舍后的“作品” 。 “‘洒秀’ , 源于当地方言“石舍”的发音 , 也是‘开放的秀场’的寓意 。 ”老邢说 , 这里每月会策划举办书画、布艺、陶艺、摄影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展 , 也有音乐会、电影纪录片、读书会、手工艺体验课程等等 。
在洒秀 , 扎染的蓝色布艺点缀着整个空间 , 近千册图书组成了墙 , 电吉他随意一放 , 配上角落里的各类农产品以及悠扬的音乐 , 多样性在这里实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 。 这不仅是一间坐落深山的图书馆、咖啡馆 , 它更像一个拥有年轻活力的造梦场 。
此外 , 还有刘颖的隐逸瑜伽 , 有陈氏姐妹的三只蜗牛手工艺品店 , 还有童旭明的爪哇树屋……还有金石艺术家蓝银坤、草木染艺术家陈妙蓉等等 , 越来越多的文创客和艺术家涌入石舍村 , 开办乡村艺术沙龙、工作室 , 汇聚成了石舍村漫漫文创街区 。
村里举办了“青红茶会”、洒秀青年画展、石舍千人瑜伽周……石舍正不断践行着它“把艺术揉入乡村 , 用文化改变乡村”的梦想 , 艺术乡村 , 应该就是这般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