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公装病,还是我要求过高?用心理学视角解读慢性疼痛发作

腰酸背痛腿抽筋 , 干啥啥不行 , 吃饭第一名 。
慢性疼痛 , 容易光顾中年人 。 除了感到疼痛外 , 当事人吃饭、睡觉与娱乐还是可以正常进行的 。 由于中年人大多要支撑起家庭 , 所以他们的痛苦常不被家人理解和接纳 。
因为在家人看来 , 你既然能忍着疼吃饭 , 打游戏 , 为何不能坚持去上班?
是老公装病,还是我要求过高?用心理学视角解读慢性疼痛发作
文章图片
君乾是一家公司的销售 , 但半年前开始出现偏头疼 。 有时疼到会引发呕吐 , 现在严重到只要人是清醒的状态 , 头疼就会困扰着他 。
就医后 , 医生给开具了抗焦虑的药物 。 但服用后 , 头疼还是依旧 。 自然君乾无法再去跑客户 , 推销商品 , 只能请长期病假待在家里拿最低工资 。
这就引起了老婆的不满 。
是老公装病,还是我要求过高?用心理学视角解读慢性疼痛发作
文章图片
老婆:“有病就治 , 现在医生给你开药 , 你也吃了 。 能别这么矫情吗?孩子读书不要钱?课外活动不要钱?”
君乾:“老婆 , 我实在没有办法 。 头疼的我什么都干不了!”
老婆:“头疼?我看你是懒病 。 有那么严重?我看你在家打游戏 , 怎么就不头疼?”
其实 , 老婆的反应 , 可以理解 。
因为慢性疼痛不同于外伤 , 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 。 但对于当事人来说 , 这种慢性疼痛的折磨 , 是本人无法抵抗和回避的 。
这种慢性疼痛会引发焦虑、抑郁以及人际关系的失衡 。
那么当慢性疼痛已经就医 , 也开始服药 , 但依然无法摆脱疼痛折磨的时候 , 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吗?
心理学界则提出了一个经过实证有效的方法:正念疗法 。
是老公装病,还是我要求过高?用心理学视角解读慢性疼痛发作
文章图片
在《正念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三次浪潮》中提出:心理因素可以改变疼痛感 。 这种疼痛感包括由情绪变化和焦虑引发的背痛/颈肩疼/偏头痛以及在丧亲过程中产生的慢性疼痛 。
为何慢性疼痛与心理层面的关联会这么大呢?
我们可以通过一项对比试验来了解到其中的奥秘 。
实验数据表明:
生病的人和不生病的人 , 区别在于:不生病的人一般更顽强 , 对自己更负责 , 对环境的态度更为积极 , 更有意义感和内在控制感 。
那么越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 情绪的容受力与身体健康指数也就越高;一旦情绪容受力下降 , 产生消极的生活态度 , 身体健康也会亮红灯 。 出现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 。
就像案例中的君乾 。 本身从事销售岗位 , 压力大 。 还要挑起妻子和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的重担 。 一旦身体出现问题 , 妻子的不理解 , 会进一步加大君乾的焦虑反应 。 所以在这样的循环中 , 慢性疼痛很难出现好转 。
是老公装病,还是我要求过高?用心理学视角解读慢性疼痛发作
文章图片
慢性疼痛的人 , 对负面感受的记忆更强
有时慢性疼痛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药来缓解 。 不过我们对于急性和慢性疼痛刺激的敏感性 , 和对阿片类药物的反应之间存在相关性 。
你有可能会发现 , 原先服用止痛药是有效的 。 但随着次数的增多 , 会出现抗药性 。 也就是原先的剂量 , 达不到镇痛的效果了 。
我们每个人一旦身体遭遇创伤或病痛 , 这种身体感觉 , 都会经过大脑或储存到海马体 , 成为陈述性记忆;或进入杏仁核 , 成为情绪性记忆 。
是老公装病,还是我要求过高?用心理学视角解读慢性疼痛发作
文章图片
例如:长期背痛的人 , 他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很活跃 。 这代表着他们会记录下遭受痛苦的感受 , 并对疼痛产生恐惧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