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医学的“沉脉”

中医学认为 , 脉为血府 , 贯通周身 , 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 , 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 , 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 , 随之脉搏发生变化 , 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 , 搏动的快慢、强弱、节律、脉的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 , 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 , 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 。 上文我们说了浮脉 , 浮脉轻取即得 , 重按则减弱 , 浮脉为阳脉 , 主表证 , 热证 , 也主虚证 ,
揭秘:中医学的“沉脉”
文章图片
今天我们主要说沉脉 。 沉脉 , 是指脉显象部位较深 , 轻取不应指 , 也就是说轻取手指感触不到 , 中取极其微弱 , 几乎没有 , 须重按至肌肉之下其搏动感才为明显 , 故《脉语》说:“沉自肌肉之下得之” 。 沉脉主要就是脉位较深 , 它只以部位而言 , 有深深下沉之势 , 与浮脉构成不同深浅的脉位 。 前人对沉脉比喻为“如棉裹砂” , “如石投水” 。 在《内经》、《难经》等书中 , 沉与石常常并称 , 是形容脉象的互用字 。 沉脉的脉象是轻取不应 , 重按乃得 , 即可以说外柔而内硬 。 故《诊宗三昧》也说:“沉脉者 , 轻取不应 , 重按乃得 , 举指减少 , 更按益力 , 纵之不即应指” 。
沉脉形成的机理 , 一是因邪郁在里 , 气血内困 , 二是脏腑气血虚陷 , 无力鼓搏 。 若因病邪内郁 , 正邪相搏于里 , 则脉沉而有力 , 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 , 气血不充 , 脉气鼓动乏力 , 则脉沉而无力 , 为里虚证 。 现代医学认为 , 沉脉的形成 , 与心搏出的血量、外周血管阻力及其所处状态有关 。 心输出的血量减少 , 血压降低 , 血管内压力减小 , 血容量不足 , 是沉脉形成的主要成因 。 沉脉也有病脉和平脉之说 , 如《内经》所说四季平脉“春弦 , 夏洪 , 秋毛 , 冬石” 。 《针灸甲乙经》说:“冬脉 , 肾也 , 北方水也 , 万物之所合藏也 , 故其气来沉以濡” 。 也就是说冬季见沉脉 , 至数正常 , 脉象从容和缓为平脉 。 另外 , 女子寸脉 , 男子尺脉四时若见沉脉 , 无其他症状 , 至数正常 , 脉象从容和缓 , 也为平脉 , 因为这是其生理常脉 。
揭秘:中医学的“沉脉”
文章图片
揭秘:中医学的“沉脉”】沉脉潜行于深部 , 阳气不足 , 而阴气独盛 。 一般而言主里 , 属阴 , 主病在下 , 主寒 , 主痰饮水湿 , 主宿食 , 主气病 , 主痛等 。 根据天人相应的道理 , 自然界中的地 , 浊而沉降 , 人体的脉象变化也一样 , 故沉脉应地之降 , 有渊泉在地下之象 。 在八卦中 , 坎为北方水卦 , 性属阴 , 应北方之寒水而凝藏 。 冬天 , 万物收藏而归根 。 故沉脉应卦为坎 , 应冬敛藏 。 在人体 , 肾主里 , 位于下焦 , 主封藏 , 故肾脉应沉 , 也可称为石脉 。 又因其位深潜搏骨 , 沉聚闭内 , 故又称为营 。 沉脉可独见于寸 , 关 , 尺各部 , 也可以与其它脉相兼而见 。
揭秘:中医学的“沉脉”
文章图片
沉脉主里 , 但也有阴 , 阳 , 虚 , 实的分别 。 沉而有力为里实 , 沉而无力为里虚 。 如阳虚而生寒者 , 其脉气必鼓搏无力 , 为里虚 , 脉见沉迟 , 衰小无力 。 若证为阴盛内结 , 或气滞血瘀 , 或食积内停 , 为里实 , 其脉必沉而有力 。 在三部脉中 , 左寸以候心 , 右寸以候肺 , 若心肺之阳不足 , 则脉必因心阳不足而失于鼓搏 , 肺气不足而致布津障碍 , 于是停而为水 , 聚而为痰 , 故寸脉沉多为痰邪郁闭或水饮停蓄于胸膈 。 左关候肝胆 , 右关候脾胃 , 若肝胆郁滞 , 或寒凝脾胃 , 皆可致中焦气机不利而发疼痛 。 故关脉沉多为寒凝中焦 , 气滞而痛 。 但因寒而痛者 , 则关脉沉迟 , 因肝胆郁滞而痛者 , 则脉沉弦 。 尺以候肾而主下焦 。 故尺脉沉常见淋浊 , 遗溺 , 遗精 , 泄痢 , 肾虚腰痛或小腹作痛等疾病 。 但因肾虚精关不固而遗精 , 膀胱失约而遗溺 , 膀胱气化失职而尿浊 , 命门火气不足 , 失于温化而泄痢 , 下焦虚寒出现的腹冷痛等 , 皆属虚证 。 其脉当沉而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