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压玩具,真的能解救年轻人的“精神内耗”吗?( 二 )


解压玩具,真的能解救年轻人的“精神内耗”吗?
文章图片
网友提供的变脏、不能回弹的解压玩具图
此前有媒体报道 , 由于发泄类玩具材质部分为软胶材料 , 若其中的增塑剂过量 , 长期接触之下 , 可能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或促使女性性早熟;同时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等挥发性有机物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 , 伤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 并可能影响消化系统 , 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等;另外 , 尖叫鸡、下蛋鸡等玩具噪音较大 , 长期处于嘈杂环境可能影响人的听觉系统;粘粘球因本身就带有黏性 , 容易粘上灰尘和杂物 , 易滋生细菌 , 长期接触可能引发疾病 。
同时 , 指尖陀螺、磁力泥等类型的玩具可能存在边缘尖锐和磁通量超标问题 , 对儿童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 并不适宜儿童玩耍 。 而超轻黏土、水晶泥等产品部分含有过量毒性元素和防腐剂 , 可造成手部严重脱皮 , 长期接触或过量摄入还可能引起儿童消化系统等蓄积性中毒 。
此前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焦文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仅仅通过“解压玩具”来缓解压力 , 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 , 时间长了 , 可能还会有心理依赖 , 如果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 还可能会贻误病情 。 其实 , “解压玩具”并没有真正缓解心理压力 , 只是暂时解放“无处安放的双手” 。
同时 , 今年10月 , 广州市消委会发布解压玩具评测报告 , 市面上超七成的解压玩具质量不达标 , 建议不要购买 。
“遇事不是事儿”排除不必要的overtinking(精神内耗)
所谓精神内耗 , 一般是指心理健康范畴中的消极情绪 , 包括焦虑、紧张、困惑、后悔、多疑等等 , 这类人群的情绪总是很容易受外界影响 , 逐渐失去对自我的掌控力 , 变成自己和自己斗争 , 造成心理上的痛苦 , 感觉“被掏空” 。
一句话 , 出现精神内耗 , 主要还是在于个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 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潘兆芬表示 , 精神内耗往往是:overthinking(想太多)!就好比一件事情 , 即使它很小很简单 , 你也会主观地反复无限放大它 , 过度地焦虑 , “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
什么样的人容易出现精神内耗呢?潘兆芬表示 , 性格内向的人更容易出现精神内耗 , 而性格外向的人则出现的很少 。
解压玩具,真的能解救年轻人的“精神内耗”吗?
文章图片
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潘兆芬
同时 , 过度竞争的压力的人、将自身的精力放在不可控的结果之上、喜欢猜疑妒忌的人、容易在利益和情绪上产生冲突的人 , 都容易出现精神内耗 。
如何排解精神内耗呢?潘兆芬表示 , 这个不难 , 只要记住六个字:“遇事不是事儿 。 ”如果实在无法排解时 , 就将事情一条条写出来 , 到时候会发现 , 写出来的烦心事 , 就真的“不是事儿”了 。
解压玩具,真的能解救年轻人的“精神内耗”吗?】同时 , 要加强自己内心的免疫力 , 需要从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 , 甚至杞人忧天 , 回归到当下的情境中 , 做自己可以做的事 , 找到“掌控感”“确定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