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压玩具,真的能解救年轻人的“精神内耗”吗?

本文转自:鲁网
鲁网8月25日讯(采访人员韩黟瞳)前阵子“二舅”视频爆火 , 让“精神内耗”这个词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
一些网友表示:随着生活节奏加快 , 工作、感情的压力不断加码 , 仿佛身边的一切都像潮水一般袭来 , 压得他们快要窒息 。 很多年轻人开始“自救” , 用各式各样的方式排解压力 , 治愈自己 。 于是 , 样式多样、玩法新奇 , 还可以随心捏成各种造型的“解压玩具”、解压视频 , 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 , 成为他们的“新文玩” 。
年轻人“捧红”解压经济
采访人员在电商平台搜索“解压玩具”出现上百条商品信息 , 发现解压玩具无非都是“扯不烂、吹不破的”小玩意 , 可以让人随意揉捏、任意造型 。
网友“白衣飘飘”表示 , 自己从3年前第一次接触捏捏乐 , 是一只丑萌的小兔子 , 硅胶材质 , 大大的眼睛有些无辜 , 当随意“rua”它的时候感觉它在手心里的触感很真实 , 好像真的让我里郁闷的气结释放了 , 心情好了一点 。
网友“那年的树”表示 , 自己空闲时间就喜欢在视频网站看“解压视频” , 例如:剪肥皂、指尖陀螺、史莱姆泥……都让他觉得放松 。 他已经“跟风”视频买了不少“解压玩具” , 感觉挺有意思的 。
随后 , 采访人员在小红书上搜索“解压玩具”出现3万+条笔记 , 许多商家也“趁机”在笔记中打上广告 , 每篇笔记下面几乎都有网友回应:看起来好解压 , 好想rua” 。 还有询问购买地址的 , 商家会在笔记下方附上店铺链接 , 顺便推销自己的店铺 。
采访人员在淘宝搜索时发现 , 解压玩具分类:捏捏乐、葡萄球、水蛇、起泡胶、呕吐蛋君等 。 价格从10元-100元的产品都有 , 其中销量第一的是捏捏乐 , 销量达到月1000+ 。
解压玩具,真的能解救年轻人的“精神内耗”吗?
文章图片
指尖陀螺
根据天猫新生活研究所数据显示 , 2022年解压类玩具在淘宝天猫整体增速接近40% 。
随后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 , 截至目前 , 我国共有810家名称或经营范围或产品服务或商标包含“解压”内容 , 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相关企业 。 近年来 , “解压”相关企业年注册量迅猛增长 , 一半以上的企业成立于近5年内 。
对此 , 天眼查数据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冀玉洁表示 , 近年来 , 随着移动互联网、短视频、直播等的兴起 , 带来了解压经济形态的多元化 , 也进一步促进了解压经济市场规模的增加 。 同时 , 伴随可支配收入的持续提升 , 面对不确定性 , 消费者虽收紧大额消费 , 但在小确幸上却更舍得花钱 , 比如购买解压小玩具等 。
总体而言 , 冀玉洁说 , 因为解压方式的多元化 , 人们可以以更低的能力消耗 , 更少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参与解压活动 , 解压经济整体市场规模的得以进一步扩大 。
专家:质量不合格没什么用 , 只能暂时解放“无处安放的双手”
采访人员在许多捏捏乐买家留言处发现 , 除开一部分网友买给自己 , 另一部分网友是买给孩子玩的 , 有网友留言:味道刺鼻、不适合给孩子玩;边角容易撕扯下来 , 里面的填充物玩几下就出来了 , 怕孩子误食赶紧扔了……
解压玩具,真的能解救年轻人的“精神内耗”吗?
文章图片
消费者反馈截图
据了解 , 有相关专业检测机构通过多次试验发现 , 超七成的解压玩具有质量不达标的现象 , 且存在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过高的风险 , 还有部分样品菌落总数过多、增塑剂含量过高、声响过大等 。 其中大多数都存在普遍标识信息缺失的情况 , 只有40.5%的产品标注了名称、生产商和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