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场镇马路村:小香葱种出致富大产业

本文转自:贵阳日报
马场镇马路村:小香葱种出致富大产业
文章图片
马路村村民在观察香葱长势 。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 在贵安新区马场镇马路村香葱种植基地 , 绿油油的香葱清香四溢 , 产业兴旺让人为之振奋 。
去年以来 , 马路村强化党建引领 , 以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为目标 , 积极探索 , 勇于实践 , 走出一条发展香葱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
勇闯新路谋划香葱种植产业
马路村位于马场镇南部 , 辖4个自然寨 , 有420户1800人 。
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幕拉开 , 如何通过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 成为马路村村“两委”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
谋发展 , 探出路 。 马路村村“两委”多次商讨后 , 把目光投向香葱种植产业 。 “大家认为香葱种植成本低、生长周期短 , 一年可以种四季 , 还能将闲置土地资源利用起来 。 ”马路村党支部书记陈小贤说 。
马路村到底适不适合种香葱呢?为了解香葱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实际产业发展情况 , 马路村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 组织多名党员前往黔西南州贞丰香葱种植基地考察学习 。
“相比于贞丰香葱种植基地 , 我们村具备交通便利、土地宽广平坦、水源丰富、更靠近销售市场等优势 。 ”陈小贤说 , 通过现场考察 , 村里发展香葱种植的决心更加坚定 。 在随后举行的党员大会上 , 这一决定得到大多数党员的支持 。
说干就干 。 马路村迅速组织人员 , 开展土地流转工作 。 起初 , 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 , 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 对此 , 村“两委”采取逐户入户做工作、党员先签约带动群众后签约等方式 , 逐渐取得群众的支持 。 最终 , 全村155户村民签订流转协议合同 , 共流转土地500余亩 。
去年11月 , 马路村完成500余亩香葱种植 。
村企合作产业初具规模
第一季香葱是种下去了 , 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
“由于缺乏经验 , 销路没有及时打开 , 导致部分香葱滞销 , 开花坏在了地里 。 ”陈小贤说 , 虽然村“两委”做出多番努力 , 仍只是勉强收回成本 , 没有赚到钱 。
第一次“失败”让马路村村“两委”意识到 , 要真正把香葱产业发展起来 , 光有努力和热情还不够 , 还需要找到懂技术、有销路的“引路人”“带头人” 。
为此 , 马路村主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 通过多方洽谈 , 引进了一家集香葱育种、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种植企业——贵州禾盛农业有限公司 , 通过村企合作 , 把香葱种植产业做起来 。
在引进企业的同时 , 马路村还通过争取资金 ,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 目前 , 基地已投入资金200余万元 , 修建了高位水池、完善了机耕道、安装铺设了300亩喷灌设施……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 。
随着村企合作的深入推进 , 香葱种植技术进一步完善 , 香葱品质进一步提升 , 马路村的香葱种植产业初具规模 。 同时 , 香葱销售渠道也不断拓展 , 在贵阳、贵安周边等地十分走俏 。
“今年七八月的时候 , 我们的香葱批发价最高卖到了9元多一公斤 , 而且供不应求 。 ”贵州禾盛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洋说 , 截至目前 , 马路村已完成三季的香葱种植和销售 , 产出达170余万元 。
以点带面乡村振兴路更宽
发展香葱种植 , 最受益的是当地群众 。
陈小贤算了一笔账 , 通过流转土地 , 村民可以获得几千元不等的收入 。 同时 , 村民在基地干活 , 每天可以获得七八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工资 。 通过四季轮换种植 , 马路村香葱基地可以解决当地300余人的长期就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