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一味治失眠惊悸的良药,它的前世今生少人知( 二 )






这个究竟有啥奇怪的额?大剂量生地黄治早搏(惊悸) , 大剂量熟地黄治失眠(不寐) , 这与《本经》《别录》的古典本草和现代中药学、药理学的常规记载并不符合 。 那么 , 对于地黄的这一个奇妙的发现 , 究竟是个案偶得 , 还是确有实据?然而 , 通过研究《伤寒杂病论》的用药秘诀以及《日华子本草》 , 就发现了这个密码 。 《伤寒杂病论》中所载炙甘草汤是用的生地黄 , 肾气丸是用的干地黄(现代用的熟地黄) , 而现代临床研究表明炙甘草汤可以治早搏[3
, 肾气丸可以治失眠[4
。 更重要的是 , 作为一个很厉害却又被遗忘的《日华子本草》中 , 明确指出 , 地黄具有“助心胆气 , 安魂定魄 , 治惊悸、劳劣心肺损”以及“长志”的作用 , 也就是说 , 《日华子本草》的记载了 , 揭开了地黄用于治疗失眠、早搏等疾病的神秘面纱 。
对于《日华子本草》 , 在整个中医史上 ,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可以说 , 除了《本经》《别录》 , 以及明代四大本草之外 , 还能独树一帜的也就《日华子本草》了 , 更为奇妙的是 , 《日华子本草》记载的很多中药药效竟能被现代药理证实 , 不得不说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 虽然从《政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中还能看见一些关于《日华子本草》的记载 , 但那都是零星记载 , 并非全貌 。 遗憾的是 , 《日华子本草》早佚 , 世间再无原貌 , 当然 , 或许文献界在不断探索中会有新的发现 。 地黄在《日华子本草》中的记载 , 实际上是打破了地黄的常规药效 , 只是后世医家很少去朝着这个方向去研究 , 尤其是时至今日的中药学 , 并没有去关注《日华子本草》中所蕴含的重要价值 。

其实 , 对于地黄在对抗心律失常以及焦虑失眠方面 , 是无论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的 , 因为它们都有这个能力 。 但是药理学对它们的研究却没有系统化 , 当然 , 现代药理学也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 通过药理研究发现 , 怀地黄的水提取物中 , 含有降压、镇静、抗炎作用的有效成分[5
。 这个药理发现 , 其实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 但是却在药理、中药教材里没有体现 , 不仅如此 , 现代临床运用中 , 也很少有医者将地黄用到失眠、惊悸的临床病症上面去 。

不过 , 真理越辩越明 , 总有医者去探索地黄的奇妙功效 。 因此 , 近年来的药理领域逐渐发现了 , 鲜地黄鲜地黄及其多糖对实热大鼠焦虑模型具有一定的抗焦虑作用[6
;生地黄能够有效缩短睡眠剥夺小鼠的睡眠潜伏期 , 并且能够明显延长睡眠剥夺小鼠的睡眠持续时间 , 进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7
;熟地黄具有影响血液系统、抗衰老、抗肿瘤、增强免疫、改善心血管系统、提高学习记忆、镇静、抗炎、抗疲劳等药理作用[8
。 从现代药理的这些探索 , 不难发现《日华子本草》在千年前对于地黄“助心胆气 , 安魂定魄 , 治惊悸、劳劣心肺损”以及“长志”等作用的描述 , 真是太过伟大了 。
对于重剂用地黄 , 其实早在医圣张仲景时代 , 就有炙甘草汤、百合地黄汤、防己地黄汤三方 , 都是大剂量使用地黄 , 而且三方都能治失眠 。 炙甘草汤可以用于治疗盗汗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心律失常 , 室早 , 老年性癔症 , 老年顽固性失眠[9
;而百合地黄汤可治焦虑症 , 各种抑郁症(老年抑郁症 , 更年期忧郁症 , 脑卒中后抑郁症 , 抑郁性神经症) , 各种失眠症[10
;防己地黄汤可治失眠[11
。 从医圣张仲景重剂用地黄的方药临床来看 , 的确是现代人忽略了地黄在镇静催眠领域的重大作用 , 最重要的是 , 地黄在抗焦虑、抗抑郁、抗失眠方面的作用 , 是整个地黄 , 无论鲜地黄、生地黄 , 还是干地黄、熟地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