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的“华丽转身”

本文转自:山东商报
小村庄的“华丽转身”
小村庄的“华丽转身”
文章图片
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小村庄的“华丽转身”
文章图片
后王庄村大力加强乡村产业发展十分美景半是绿,一村秀色伴水居 。 走进济南市长清区平安街道后王庄村 , 干净整洁的路面、错落有致的房屋、五彩缤纷的文化墙……充满生机活力的田园生活景象随处可见 , 一幅生动、温暖、和谐的乡村振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
与泥土为邻 , 袭花香满衣 , 邂逅诗意村庄和田园风情……后王庄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 小村庄蝶变的背后 , 是步履不停的奋进故事 。 近年来 , 后王庄村通过加强基层党建 , 实现党建赋能 , 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推动农村环境不断升级、民生建设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不断创新 , 让后王庄村蜕变升级 , 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 奋力开创了乡村振兴新局面 。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采访人员张聿荣杨子葶通讯员李冬梅刘晓东
办起幸福院
敲开幸福门
后王庄村曾是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沿黄村庄 , 大部分年轻人安居在外 , 独居老人成为了村里居住的“主力军” 。 考虑到辖区独居老人的生活需求 , 后王庄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把建设农村幸福院作为“幸福工程”和“民心工程” , 以满足村内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午餐、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基本需求 。
在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难题下 , 想要再建“幸福院”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村“两委”干部通过自己垫资建设了集休息室、娱乐室、阅览室、活动室、配餐室、餐厅为一体的“五室一厅”幸福院 , 配备电视、棋牌、图书等娱乐设施 , 拓展了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业余文化生活 , 成为了呵护老年人身心健康、解决老年人日间照料、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问题的新“家” 。
一粥一饭、品出温暖 。 自从建起了幸福院 , 后王村的老人们在这里聚餐、谈心、拉家常 , 为农村留守、独居、空巢和失能老人敲开了幸福之门 。
“自遴选到后王庄村任书记 , 发现村里不少老人白天没有子女照顾 , 面临着吃饭难、生活无人照顾的困境 ,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 , 便与村‘两委’成员商议建设自己村的幸福院 , 真正解决独居老人白天生活无人照料的问题 , 让幸福院成为农村老年人‘愿意来、留得住、吃开心、玩尽兴’的幸福家园 。 ”后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尹承琳说 。
特色产业促发展
百姓致富日子甜
过去 , 后王庄村的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 , 收入较低 , 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 后王庄村“两委”干部意识到单靠以往的经验 , 难以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 产业发展是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 后王庄村新一届村“两委”干部上任后摸清家底 , 分析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短板问题 , 虽面临村庄存在30多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 村“两委”干部详细了解后 , 立即决定先解决村庄的历史遗留问题 ,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扫清“障碍” 。
后王庄村部分耕地是高标准农田 , 利用这一优势 , 村“两委”计划将全村500亩土地流转出去 , 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能力 , 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的后顾之忧 , 有效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的问题 。 同时 , 村“两委”充分结合湿地这一有利资源 , 突出民居风貌特色 , 发展民俗产业 , 逐步形成乡村休闲观光体验、田园风情和乡村旅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 , 以实体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