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江城:茶产业提质增效 走好乡村振兴“茶之路”

本文转自:云南网
良马河村的茶山
普洱江城:茶产业提质增效 走好乡村振兴“茶之路”
文章图片
曹春家收购茶叶
普洱江城:茶产业提质增效 走好乡村振兴“茶之路”
文章图片
刚揉捻好的茶叶
位于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宝藏镇的良马河村是一个以茶叶种植为主要产业的村寨 , 这里几乎家家有茶地 , 户户是茶农 , 茶叶是当地村民的主要增收渠道 , 也是乡村振兴的主阵地 。 自2020年脱贫出列以来 , 良马河村把茶产业提质增效作为巩固脱贫成果 , 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
良马河村布麻新寨的杨进勇算得上是寨子里的“老茶人” , 十一年前 , 靠着政府扶持的茶苗走上了种茶、卖茶的路 , 几年下来 , 他自己也摸索出了一些“茶道” , 他发现采摘的鲜叶如果初制不及时 , 不仅影响品质 , 损耗还大 。 从2013年起 , 他开始陆续少量收购周边村民的鲜叶 , 自己学着初加工 , 成了村里的第一家制茶大户 。 如今 , 他已是良马河村的制茶大户 , 每天收购的鲜叶最多时就有900多公斤 , 主要加工烘青毛茶 。 他还有自己固定的货源和客源 , 周边几个村许多村民的鲜叶都是交到他的加工厂来进行加工烘青的 。
富起来的杨进勇还带动了村里不少人加入了茶叶初制的行列 , 规模较大的就有三家 , 小的有几十家 。
杨进勇向采访人员表示:“我先做起了加工厂 , 第一年就买了辆车 。 大家都认为这样干可行 , 就带动了几家开始搞加工厂 。 从这以后 , 小型加工厂家家户户都开始建起来了 。 ”
与杨进勇一样靠茶叶初加工致富的还有同村的曹春 , 采访人员刚到曹春家 , 碰巧遇到村民把当天采摘的鲜叶送到曹春的加工厂 。
曹春的加工厂是夫妻档 , 夫妻俩主要加工的是晒青毛茶 , 厂房里摆放着几十袋最近加工好的干毛茶 。 起初 , 夫妻俩外出打工 , 在外打拼几年后 , 两人决定回乡搞茶叶初加工 。 通过学习借鉴和参加技术培训 , 曹春也摸索出了自己的茶叶生意经 , 夫妻俩采购了一批加工设备 , 从以前单纯的卖鲜叶变成卖鲜叶与加工毛茶相结合 , 价格翻了几番 , 收入也在不断攀升 , 曹春也成了村里勤劳致富带头人 。
曹春说:“寨子里面本来交鲜叶的就多 , 基本每天都是四百斤左右 。 从收春茶到现在 , 干茶差不多加工了十一、二吨 。 ”
近年来 , 寨子里开始搞茶叶初加工的人家越来越多 , 一百多户人家几乎户户有自己的晒棚、揉捻机等初制设备 。
经过几年的发展 , 村民们尝到了初加工后的甜头 , 也明白了只有科学种茶、科学制茶 , 才能卖出好价钱 。 当地党委政府针对良马河村茶叶品牌意识不强、竞争力弱等问题 , 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学习 , 借鉴好经验、好方法 , 思考自己的出路 。 如今 , 越来越多的种茶户开始尝试有机生态茶的种植和管理 , 以实施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 , 紧紧围绕茶园化肥减施、茶叶增产提质、茶农增收增效、品牌增值等 , 全面提升全村茶叶绿色发展和质量效益水平 。
良马河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罗红良介绍:“接下来我们要动员他们施有机肥 , 老百姓也是很支持这项工作 , 现在我们正在逐步推进 。 通过这些方法 , 让我们良马河村的茶叶品质越来越好 , 向市场走得更远 , 让我们的乡村振兴后续保障更加充实 。 ”
普洱江城:茶产业提质增效 走好乡村振兴“茶之路”】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产业兴旺是关键 。 良马河村因茶致富 , 因茶兴业 , 茶产业的发展 , 美了环境、兴了经济、富了百姓 , 山村由此焕发新生机 , 也让更多茶农发家致富有了信心和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