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肺癌遇上慢阻肺,别人都告诉他“没救了!”他们变“不可能”为“可能”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金南星采访人员张冰清
“肺功能太差了 , 不能手术!”
“没有手术的机会了...”
前段时间在杭州、上海多家大医院求医时 , 义乌的楼大伯一家最常听到的就是这两句话 。 斩钉截铁的“不”字萦绕耳旁 , 一家人每次都是带着巨大的希望而去 , 满是失望离开 。
幸运的是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肺部肿瘤中心”团队变“不可能”为“可能”!通过多学科联合“作战” , 成功为慢阻肺20余年伴有严重肺气肿、呼吸衰竭的肺癌患者楼大伯定制综合治疗方案 , 最终成功根治肺癌!
肺结节半年进展为肺癌
为什么迟迟不治疗呢?
当肺癌遇上慢阻肺,别人都告诉他“没救了!”他们变“不可能”为“可能”】楼大伯今年65岁 ,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20多年 , 有抽烟史30多年 。
2021年10月 , 肺部CT检查发现0.5厘米肺结节 。 2022年1月 , 结节长大到1厘米 , 4月复查时增至1.4厘米 。 到了7月份 , 肺结节已经增至2厘米!整整增大了4倍!
为此 , 楼大伯一家半年来奔波至杭州、上海多家大医院就医 , 但是一直没有寻求到理想的治疗方案 。
慢阻肺是一种由于气流受限导致呼吸困难的肺部疾病 , 活动时容易出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
楼大伯的肺功能检查显示 , FEV1只有27.8%,即1秒的肺部通气量为正常人的四分之一左右 。 肺功能评级为情况最为严重的四级 , 存在极重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 。
“原本最好的治疗方案是手术 , 但是因为你的肺功能实在太差了 , 不可能耐受手术 。 现在只能选择姑息性化疗了 。 化疗不以根治为目的 , 目标是缩小肿瘤 , 减轻症状 , 但是不能痊愈 。 ”
听到多家大医院专家的建议皆是如此 , 楼大伯一家有些绝望 , 但还是不甘愿放弃 。
今年7月 , 楼大伯一家多方打听 , 了解到呼吸科王凯教授是国内知名的肺部肿瘤专家 , 浙大四院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于是立即到浙大四院名医馆挂号就诊 。
王凯教授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关键性线索”:患者的症状和实际体格检查的数值并不完全“符合” 。
简单来说 , 虽然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差 , 但他本身对于这一情况已经耐受 , 平时活动受影响不大 , 只有爬楼梯能够感觉到明显的气喘气急 , 呼吸不畅的症状 。
“结合你的实际情况 , 我判断还有手术机会!早期肺癌可能性大 , 手术切除根治是最佳的方案 。 ”
多学科联合制定诊疗方案
每一步严谨且充分的论证
肺癌处于哪个阶段?心肺功能评估以后能达到手术要求吗?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先化疗还是手术?还是直接手术?愈后如何?每一步分析都需要抽丝剥茧深思熟虑 。
为此 , 王凯教授牵头组织浙大四院心胸外科、放射科专家针对楼大伯的病情开展多学科讨论 。 三位专家共同探讨分析 , 通过严谨充分的论证 , 制定综合诊疗方案 。
放射科胡吉波主任结合肺部CT影像明确 , 该患者慢阻肺 , 弥漫性肺气肿影像表现典型 , 右肺下叶背段小结节 , 贴近胸膜 , 大小约20mmx19mm , 呈分叶状 , 边缘见短细毛剌 , 结节周围见血管聚集及线形胸膜牵拉 , 首先考虑是早期周围型肺癌 , 建议尽早手术切除 。
王凯教授针对患者特殊的病情 , 进一步调整优化慢阻肺的治疗方案 , 强调加强肺部术前管理 , 明确入院后肺功能锻炼方案 , 让患者能够更好地获得手术机会 。 术后加强肺功能康复锻炼 , 加速患者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