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强优势补短板 推进梨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转自:滨州网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今年以来 , 阳信县大力推进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 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有效提升了阳信鸭梨产业核心竞争力 , 推进品牌形象重塑 。
直面发展现实问题 , 明确“种好梨 , 出好品 , 打好牌”工作着力点
阳信鸭梨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 ,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 , 由于鸭梨生产与农作物种植比较效益非常明显 , 1亩鸭梨收益可抵其他农作物10亩收益 , 成为农民致富的最好产业 。 阳信鸭梨先后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原产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山东省名牌农产品、全国绿色农业十佳果品地标品牌等荣誉 。
然而 , 近年来随着全国水果品种的日益丰富和产量的快速增长 , 阳信鸭梨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 集约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新品种少、缺少特色果业发展项目支持等问题显现 , 梨农收入减少 , 种梨积极性降低 。
阳信强优势补短板 推进梨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图片
为此 , 阳信县2021年制定印发了《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鸭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 。 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保义介绍:“三年行动方案按照‘保老、建新、促长’的工作思路 , 以‘种好梨 , 出好品 , 打好牌’为着力点 , 抓龙头、带产业 ,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大力实施品牌重塑提升战略 , 全面提升阳信鸭梨产业核心竞争力 , 逐步建立起‘做给梨农看、带着梨农干、领着梨农赚’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梨产业发展格局 , 实现重塑‘中国鸭梨之乡’辉煌和向‘中国名梨之乡'转变的目标 。 ”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 发展和更新改良现代梨园8900亩
近日 , 采访人员来到了阳信县康源富硒梨种植合作社的梨园 , 负责人李洪新和员工正忙着采摘 , 他高兴地说:“这个梨园占地60亩 , 亩产能到7000斤左右 , 预计销售收入70万元 。 ”原来 , 在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 , 他在种植传统鸭梨的基础上 , 引进了新梨七号(媚梨)、绿宝石、秋月等新品种 , 实现了早中晚熟错峰上市 。 “现在我的园子里 , 七月采摘绿宝石 , 八月采摘新梨七号 , 九月采摘秋月 , 九月中旬以后采摘鸭梨 。 去年生产的梨果进入了粤港湾大湾区‘菜篮子’ 。 ”
李洪新介绍 , 八月份成熟的新梨七号香甜酥脆、肉质细腻、多汁 , 是以库尔勒香梨为母本早酥梨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而选育出的新的梨早熟品种;即将成熟的秋月梨糖度十分高 , 这两个品种都深受消费者青睐 , 现在市场价格十分看好 。
阳信县将科技引领作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工程 , 积极推动开展了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的战略合作 , 4万亩老梨园为基础 , 突出合作社和企业龙头带动作用 , 大力推广“一优二改三减四提高”新模式 , 即:优良品种 , 改良土壤、改良树型 , 减施化肥、减喷农药、减少用工 , 提高果实品质、提高果农收入、提高果业经济效益、提高果园生态效益 , 实现老梨园增产、提质、增效 。
截至目前 , 全县已完成新发展和更新改良现代梨园8900亩 , 其中改接新品种2178亩;建设像康源富硒梨种植合作社一样的高标准精品示范园6处、梨果产业发展合作社56个、家庭农场9个 , 鸭梨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达到1万亩、鸭梨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2万亩、鸭梨出口商检注册果园1.5万亩 。 现有鸭梨、早酥梨、丰水梨、秋月梨、黄冠梨、玉露香梨、新梨七号等50余个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