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类降压药钙拮抗剂有何优势?

目前 , 高血压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仍然靠药物治疗 。 临床上 ,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五大类降 , 即钙拮抗剂(地平类 , 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 , 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沙坦类 , 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 , 而它们又各有优缺点 。
地平类降压药钙拮抗剂有何优势?
文章图片
CCB(地平类降压药):优点在于降压疗效和幅度较强 , 个体差异小;不影响血糖和血脂代谢 , 可与各类药物联用 。 其缺点是可引起心率加快 , 面部潮红 , 头痛 , 下肢水肿 , 主要是胫前、足踝部凹陷性水肿 。
ACEI(普利类降压药):品种多 , 选择余地大 , 降压效果良好 , 适用于高血压合并肥胖、糖尿病肾病、心衰、心梗及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 这是ACEI的优点;其缺点为可引起刺激性干咳、高血钾症 , 在妊娠、肾动脉狭窄和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者禁用 。
ARB(沙坦类降压药):此类降压药服用方便 , 比ACEI效果更好 , 作用持久平稳 , 一般不引起干咳;但价格高 , 可致患者轻微头痛、头晕 , 有时出现高血钾 。
β受体阻滞剂:具有很多优点 , 如降压起效快、强力 , 还有减慢心率 , 降低心肌耗氧量 , 抗心率失常和防猝死的作用 。
但是 , 此类药物可致患者心动过缓 , 大剂量可影响血脂代谢 , 因此 , 高血脂病人应慎用 。
利尿剂:价格低、降压作用平稳、缓慢且持续时间长系利尿剂的优点 , 而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致低钾血症 , 且影响血糖、血脂及血尿酸的代谢 。
CCB降压有何优势?
地平类降压药钙拮抗剂有何优势?
文章图片
首先 , 了解一下CCB类药物的重要历程:
1966年 , 硝苯地平问世;
1970年 , 用于心绞痛;
1980年 , 用于高血压;
1995年 , 短效CCB安全性风波:增加冠心病心梗和死亡的风险;
1996-至今 , 大量试验确定长效CCB安全性与疗效 , 确定长效CCB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 。
其次 , CCB在亚洲人群中降压疗效优于其他降压药物 。
亚太心脏病学会写作组回顾了东亚地区进行CCB的随机对照研究并与其他类别(包括ARB/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的抗高血压药进行比较 , 其中11项研究以动态血压、靶器官损伤及心血管事件为主要研究结果 , 证实CCB在亚洲人群中降压疗效更优 。
第三 , CCB较其他类降压药物降压平稳 。
一项比较不同种类降压药物在随访期间收缩压变异率的荟萃分析 , 共纳入了389项随机对照研究 , 将试验中提出的收缩压均值的基线及随访数据 , 利用随机效应荟萃分析进行汇总评估 , 发现CCB降压更平稳 。
地平类降压药钙拮抗剂有何优势?】第四 , CCB能显著降低卒中风险 。
降压药物为什么要联合治疗呢?
地平类降压药钙拮抗剂有何优势?
文章图片
迄今最大规模有关降压试验的Meta分析 , 纳入了1966-2007年完成的147项随机临床试验 , 共计958,000例50-79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旨在评估不同降压药物在预防冠心病、卒中等方面的有效性 , 以及确定哪些人群需要接受治疗 。 结果表明 , 联合用药较单药降压治疗更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在高血压治疗流程中 , 抗高血压药物对靶器官的有益作用首先来源于控制血压的本身 , 因此降压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根本措施之一 。 大多数患者均需要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才能有效控制血压 。
小剂量联合用药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 , 且可以从多靶点、多途径降低血压 , 保护靶器官 , 抵消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 避免单一大剂量用药带来的更多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