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冠治疗药物取得新进展

【环球时报报道采访人员赵觉珵】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 我国积极推进新冠治疗药物研发 , 除了已获批的中和抗体、化学药物和中药外 , 还有多个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疗效 , 科技创新有效助力了疫情防控工作 。
国产新冠治疗药物取得新进展】去年12月 , 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注册申请 , 这也是我国首家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 。
国产新冠治疗药物取得新进展
文章图片
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由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腾盛博药合作研发 。 领衔研发该药物的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此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人员采访时介绍称 , 这款采用“鸡尾酒疗法”的药物在活性、广谱性和可持续性上都有非常突出的特点 。 临床研究显示 , 该药物可以使临床进展为高风险的新冠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80% 。
据腾盛博药发布的消息 , 2021年6月至12月期间 , 该公司曾捐赠近3000人份的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药品 , 救治近千例患者 。 今年7月 , 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国内商业化上市 。 据透露 , 联合疗法的定价基本在1万元人民币以内 , 低于全球同类产品水平 。
今年7月 , 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了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 。 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新冠肺炎治疗药物 。 8月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该药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 。 近期 , 正出现疫情反弹的新疆宣布 , 已紧急采购一批阿兹夫定片投入临床使用 。
张林琦此前对《环球时报》采访人员表示 , 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中和抗体药物各有优势:小分子药物生产成本低 , 口服方式简单方便;大分子中和抗体药物虽然生产成本较高 , 但由于其源于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 , 进入人体后可以很快提升免疫力 , 发挥抗病毒作用 。
据报道 , 我国当前还有多个新冠治疗药物正处于不同研发阶段 , 部分药物已在国内外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有关负责人介绍称 , 目前新冠治疗药物研发主要围绕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复制、调节人体免疫系统3条技术路线开展 , 我国在这些技术路线上均有部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