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产业高效蔬菜全产业链——我市蔬菜产业发展速读

本文转自:益阳日报
益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夏训武
蔬菜产业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 , 是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 , 是我市现代农业综合改革“131千亿级产业”工程的主要产业 。 目前 , 我市蔬菜常年种植面积在150万亩左右 , 累计产值约100亿元 。 特别是近年来 , 我市按照扩规模、提品质、强龙头、创品牌、延链条、拓市场、增效益的总体思路 , 正逐步构建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装备设施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市场信息化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 , 打造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产业高效的蔬菜全产业链 。
“一乡一品”“一村一特”发展格局形成
8月29日 , 南县三仙湖镇关帝庙村村民刘国奇在瓜地里采摘冬瓜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今年种植的30亩冬瓜 , 目前早中季亩产1万公斤左右 , 产值可达1.2万元 。 据村支部书记卢学科介绍 , 关帝庙村从1986年开始种植冬瓜 , 高峰期全村有冬瓜面积5000余亩 , 影响并带动周边邻近乡村 , “下柴市”冬瓜一度扬名全国 。 因为冬瓜产业 , 全村率先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 。
同日 , 采访人员在南县中鱼口镇五福村莲藕基地看见 , 10余名藕农正在塘里挖藕 。
打造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产业高效蔬菜全产业链——我市蔬菜产业发展速读】与往年不同的是 , 今年该镇的莲藕采取的是错峰采挖 。 夏季莲藕与冬藕的粉糯清甜不同 , 夏藕清脆多汁 , 更加鲜嫩 。 加之目前受旱情影响 , 正是蔬菜产出淡季 , 错峰上市 , 更能卖出好价钱 。
据中鱼口镇党委书记夏琳介绍 , 近年来全镇以乡村振兴为契机 ,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思路 ,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 优质莲藕种植面积超8000亩 , 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 。
打造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产业高效蔬菜全产业链——我市蔬菜产业发展速读
文章图片
南县中鱼口镇陶家湖渔场的友良蔬菜基地 。
据了解 , 南县常年蔬菜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 , 品种以秋冬季菜薹为主 , 榨菜、冬(南)瓜、大葱、水生蔬菜等均有大面积种植 。 通过优化区域布局 , 目前蔬菜种植“一乡一品”“一村一特”发展格局已基本成型 , 建成以武圣宫镇、华阁镇、厂窖镇、麻河口镇、浪拔湖镇为主体的10万亩秋冬红白菜薹、菜心、油菜薹和榨(芥)菜基地 , 以三仙湖镇为主体的南茅运河沿线和乌嘴乡近5万亩冬(南)瓜基地 , 以南洲镇、浪拔湖镇为主体的万亩韭菜(薹)基地 , 以中鱼口镇为主体的万亩大葱基地 , 以武圣宫镇、麻河口镇、中鱼口镇、华阁镇、三仙湖镇为主体的万亩豆角基地 , 以华阁镇、厂窖镇为主体的2万亩莲藕水生蔬菜基地 , 以茅草街镇为主体的0.5万亩蒜苗基地 。 2021年 , 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2.48万亩 , 产量88.39万吨 , 产值26.01亿元 。
围绕品牌建设主动对接市场
摘丝瓜、装筐、搬运……这是前不久 , 采访人员在赫山区岳家桥镇黄板桥村丝瓜基地看到的菜农们忙着收丝瓜的场景 。 “今年丝瓜的长势很好 , 今天摘了大概3000斤了 , 明天还可以摘5000斤 , 又不愁销路 , 镇兴公司每天都会来收 。 ”村里的种植大户介绍 。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 , 岳家桥镇在建设美丽屋场的基础上 , 大力实施产业振兴 , 在扮靓家园环境的同时不忘充实村民的“钱袋子” 。 通过召开屋场会、上门做思想工作 , 引导村民成片种植 , 又帮助供应种苗、引进专家培训种植技术 , 今年 , 岳家桥镇共发展白玉丝瓜、软皮螺丝椒、青皮茄子、黄贡椒等蔬菜基地600余亩 , 预计每亩产值5000至8000元 。 不仅村民们得了实惠 , 也壮大了集体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