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蹲点丨这些乡村中医缘何在全国非遗博览会上“圈粉”

记者蹲点丨这些乡村中医缘何在全国非遗博览会上“圈粉”】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在刚结束的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 , 十多位来自山东农村基层的乡医、村医 , 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 。
记者蹲点丨这些乡村中医缘何在全国非遗博览会上“圈粉”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在博览会现场看到 , 在“扁鹊脉学诊法”展区 , 排起了长队 。 这些来自乡村基层的中医们轮流坐诊 , 为平时苦于“疑难杂症”的患者把脉诊断 , 获得好评 。 很多市民和参观者在排队 , 等候这些来自乡村一线的中医把脉诊断 。 “感觉很奇妙 , 他给我把脉后 , 把我体检报告上的一些身体症状就说出来了 。 ”现场一位市民说 。
“中医药在疫病防治、慢性病治疗、健康管理等方面 , 一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在基层行医近三十年 , 济南市莱芜区张家洼街道梁坡社区卫生室的基层医生谷胜颇有感触 , 一些农村面临着医疗设备不足等问题 , 如果能更方便、准确地“看清”患者病因 , 将对有效诊疗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
记者蹲点丨这些乡村中医缘何在全国非遗博览会上“圈粉”
文章图片
脉学正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抓手之一 。 谷胜运用的 , 是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名誉主任齐向华创立的“系统辨证脉学” 。 “系统辨证脉学”利用“脉象要素”特征 , 揭示体质、个性、情志内伤、病因、病机等疾病本质 , 对疾病发生、发展的“时间-空间”进行定位、定性实现精准表达 , 形成以获取临床疗效为目的的系统治疗方案 。 “让人体脉搏更易辨别 , 让传统脉诊更易通俗传授 。 ”
近年来 , 山东省中医院开设面向中医系统的培训班 , 已举办多期传授“系统辨证脉学” 。 今年6月 ,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颈肩腰腿痛医院联合发起了“齐鲁扁鹊脉诊联盟” 。 该联盟的目的之一就是吸纳全省各地的基层中医 , 由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 讨论病例、切磋技艺 , 打造一批基层中医精英 。
记者蹲点丨这些乡村中医缘何在全国非遗博览会上“圈粉”
文章图片
来自邹平市长山镇卫生院中医门诊的盖爱永就是“联盟”中的一位 。 出生在医学世家 , 从小他就对熬药、诊脉、针灸等中医文化耳濡目染 。 然而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 , 他发现传统的中医诊断理论知识复杂庞大 , 要想系统习得非常困难 , 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成本较高 。
盖爱永说 , 接触“系统辨证脉学诊法体系”后 , 自己收获颇大 。 “将传统脉象理论进行解构 , 把原来以比拟自然事物为主的脉诊 , 转化成可用物理语言定性定量的脉象特征、指标 , 并将每种物理量作为人体健康的信息载体 , 逐步实现可测定、可抓取 , 将原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讲清楚 。 ”他说 。
学习后 , 盖爱永回到基层 , 为群众排解苦痛 。 盖爱永曾接诊一名8岁小女孩 , 因口臭来诊 。 之前 , 孩子多次治疗 , 改善不大 。 盖爱永从脉象上综合分析 , 该患儿口臭乃积食所致 , 给出保和丸加疏肝理气之剂进行调理 , 取得好的效果 。
记者蹲点丨这些乡村中医缘何在全国非遗博览会上“圈粉”
文章图片
来自无棣县的碣石山镇的贾荣军与盖爱永经历相似 。 他表示 , “系统辨证脉学诊法”让他做到了客观化诊断 。 根据脉象为主判断疾病和人体状态 , 并指导临床治疗 , 不受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疾病“假象”困扰 , 不易误诊误治 , 在临床诊断中颇有成效 。
贾荣军讲起他接诊过的一位患者 , 吃饭咽不下东西 , 以为自己得了食管重疾 , 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 严重的失眠 。 切脉之后 , 贾荣军作出了判断:患者不是胃病 , 食道也没有病 , 她是抑郁 。 半年前她经历了一件伤心事 , 那件事让她伤心痛苦又害怕 , 长期压抑在他的心里 , 导致了抑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