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实验动物模型利弊大盘点

阿尔茨海默病实验动物模型利弊大盘点
文章图片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典型的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表现主要有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丢失等 。 在AD疾病机制研究中主要通过建立具有临床AD特征的动物模型进行机制研究、药物筛选以及新药研发等 。 现有的AD动物模型有自然衰老动物模型、转人类基因动物模型、物理法构建痴呆动物模型、化学法构建动物模型,以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共同构建等,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均不能完美的与临床病理特征相符合 。 因此,在AD疾病机制研究和防治药物筛选中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 本文对常用的用于AD研究的动物模型及其优缺点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方便广大科研工作者选择适合的动物模型 。
阿尔茨海默病实验动物模型利弊大盘点
文章图片
阿尔茨海默病实验动物模型利弊大盘点】目前常用研究AD的实验动物有非人灵长类动物与啮齿类动物,在选择时遵循“减少、替代、优化”的3R原则 。 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的脑部解剖结构、神经病变特点以及生物行为模式相似,尤其是恒河猴,在其脑中观察到含有Aβ沉积的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现象,无论是自发还是诱发模型,都能够较好的复制AD相关的病理及生理特征,但是昂贵的费用与稀少的资源限制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大量应用 。 啮齿类动物虽然在病变模拟方面不如非人灵长类全面,但是具有价格低廉、资源广泛、生存率高等特点,与人类的脑部解剖结构与生理特征也较为相近,更适于诱导模型的大量制备,成为AD应用最广泛的动物模型 。 许多AD小鼠模型的背景品系是C57BL/6J小鼠,然而这种品系的小鼠似乎对类似AD的神经病理学具有特别的抵抗力 。
阿尔茨海默病实验动物模型利弊大盘点
文章图片
狨猴Callithrixjacchus,生长10-12年就会变老,远远快于其他灵长类动物(20-30年),是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越来越受欢迎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
阿尔茨海默病实验动物模型利弊大盘点
文章图片
阿尔茨海默病实验动物模型利弊大盘点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