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摆依寨:调产业树新风 生态宜居环境美

本文转自:玉溪网
峨山摆依寨:调产业树新风 生态宜居环境美
文章图片
峨山摆依寨:调产业树新风 生态宜居环境美
文章图片
金秋八月 , 走进峨山县双江街道宝山村委会摆依寨小组 , 错落有致的彝族民居掩映在青山之间 , 村口的稻子随风飘荡 , 成熟的金丝蜜枣散发出阵阵甜香 , 宽敞整洁的广场上传来阵阵孩童的嬉闹声……一幅产业兴、村庄美、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徐徐铺开 。
峨山摆依寨:调产业树新风 生态宜居环境美
文章图片
果香产业旺
八月的摆依寨 , 饱满的蜜枣挂满枝头 , 空气中弥漫着枣子散发出的甜香味 。 一大早 , 71岁的柏兰英便背上自制的挎包在果园里忙碌着 , 看着成熟饱满的蜜枣 , 老人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 。
“这几天枣子刚上市 , 价格在15至20元每公斤 , 我每天都会摘一些拿到县城的西门市场售卖 。 ”柏兰英老人边摘枣子边告诉采访人员 , “我家的金丝蜜枣只有6分地 , 收成好的话一年能有上万元的收入 。 如今子女都外出打工 , 我和老伴留守在村里种地 , 除了小枣 , 还种植玉米、水稻等 , 偶尔上山捡菌 , 每年的收入能有两万元左右 。 ”
摆依寨小组组长柏永丽告诉采访人员 , 为增加村民收入 , 改善村民生活 , 摆依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 引进金丝蜜枣、枇杷、油桃等作物种植 , 目前村里种植的农作物很丰富 。 下一步 , 将继续探索引进经济效益好的作物种植 , 让农户的钱袋子鼓起来 , 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
峨山摆依寨:调产业树新风 生态宜居环境美
文章图片
柏兰英正在采摘金丝小枣
村庄换新颜
摆依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彝族聚居村 , 由于年代久远 , 房屋老旧、道路不畅、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曾困扰着村民 。
2013年 , 摆依寨被列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进行重点扶持 , 峨山县委、县政府抓住发展机遇 , 至2015年 , 三年间累计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 , 实施了道路建设工程、饮水改造工程、整村民族风貌改造工程等42个项目 , 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
如今的摆依寨 , 村民们习惯在晚饭后出来散步 , 村口的广场上 , 三五成群的孩童嬉戏打闹 , 大人们在一旁唠家常 。 谈到村里这些年的变化 , 村民柏翠珍深有感触地说:“环境卫生好 , 绿植多 , 空气也清新 , 大伙都喜欢出来散散步、健健身、跳跳大娱乐 。 ”
走进村民家中 , 每家每户的庭院都是井然有序、干净卫生 , 茂盛的绿植让人赏心悦目 , 门口的木刻烫金楹联更是引人注目 。 “村民讲卫生的观念相当好 , 每家每户都干干净净 , 村口的广场也是村民主动打扫 。 ”柏永丽说 。
如今的摆依寨 , 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 宽敞的综合文体活动广场、崭新的科技文化活动室、干净整洁的青石板路、富有彝族特色的墙画……美丽乡村“点亮”了群众的美好生活 。
新风新气象
摆依寨不仅有良好的人居环境 , 更有团结友爱的文明乡风 。 不大的小山村里 , 邻里之间都很熟络 , 互帮互助早已成为大家的习惯 , 对于村里有特殊困难的家庭 , 从村组干部到普通村民 , 都会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 。
“村民们很团结 , 村里不管是哪家有困难 , 在微信群里一发消息 , 大家知道了都会主动来帮忙 。 ”柏永丽告诉采访人员 , 村民普翠兰去年12月产下一名男婴 , 高昂的育婴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无力承担 , 生活陷入困境之中 , 后来联系了峨山县妇女儿童发展中心 , 发动爱心人士捐赠婴儿用品等物资 , 才缓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 同时 , 在水稻种植时节 , 普翠兰家的稻田却荒着 , 柏永丽又组织村民帮忙插秧 。 在村组干部和村民们的帮助下 , 普翠兰一家人的生活也逐步走出了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