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源泉镇:寻“猕”十年发展,谱写幸福源泉

本文转自:大众网
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亓超张艺珅淄博报道
印象中的初秋 , 柿子火红 , 稻穗金黄 。 而在博山区源泉镇 , 初秋 , 却是一片绿色——这是猕猴桃丰收的时节 , 也是源泉人民最为忙碌的时候 。 2022年的丰收季迎来了源泉镇第十届猕猴桃采摘节 , 这对当地种植农户来说 , 意义非凡 。
博山区源泉镇:寻“猕”十年发展,谱写幸福源泉
文章图片
寻“猕”十年发展·农户说
博山区源泉镇:寻“猕”十年发展,谱写幸福源泉】“从2015年开始到今年 , 是我种猕猴桃的第7个年头 , 收入还是比较稳定 。 在我们村上我不是最早种植的那一批 , 但我恰巧赶上了村里推广技术改进 , 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 , 产量、质量都是村里较好的 。 这不今年 , 我这里就达到了一亩地5000多斤的产量 , 而且个头匀和 , 现在就等采摘开卖了!”农户窦玉亮激动地说道 。
博山区源泉镇:寻“猕”十年发展,谱写幸福源泉
文章图片
窦玉亮是天津湾东村的猕猴桃种植大户 , 关于猕猴桃的种植发展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从原来的双篱笆架到现在的平架、一干两蔓 , 架型的改变能使桃子接受更充分的光照;从原来的去杂草到现在的养杂草 , 主动打造园内小生态、小气候 , 更有利于桃子的生长;再说从原来用化肥追求产量到现在施用有机肥追求品质 , 不仅提升了猕猴桃的口感和质量 , 而且这对猕猴桃树和园地的环境也是一种保护 , 环境好了来年的果实还会差吗?你看 , 这就真正实现了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 ”
这里的种植农户基本上都在60岁左右 , 在种植上 , 他们基本都采用了窦玉亮所提到的这些新技术、新方式 。 是什么让60岁的老农户欣然接受了种植新思想 , 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让他们掌握了这种新技术呢?为摸清其中的门道 , 采访人员找到了窦玉亮口中的专家一探究竟 。
博山区源泉镇:寻“猕”十年发展,谱写幸福源泉
文章图片
寻“猕”十年发展·专家说
专家名叫翟慎红 , 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 完整地见证了博山源泉猕猴桃的发展历程 。 “猕猴桃自引种过来 , 就一直是镇政府的重点项目 。 作为这边的技术专家 , 是肩担重任——你既不能辜负种植户的信任 , 也不能亏负政府的期望 。 过去这十几年 , 其实我就干了两件事:‘走出去’——把南方乃至国外的很多种植技术、经验学起来 , ‘引进来’——把所学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上 。 这两件事 , 重要也难 。 ”
博山区源泉镇:寻“猕”十年发展,谱写幸福源泉
文章图片
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 翟慎红顿了许久说道:“让60多岁的人转变思想绝非易事 , 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 每个季节猕猴桃培育的每个节点 , 我都是一村一村地走 , 一家一户给他们讲知识、算成本、算利润 , 也经常邀请各地专家来在田间地头给他们当场做示范 , 用老百姓最容易理解的方式针对性的培训 。 很多人他就是一根筋、嫌麻烦 , 就不弄 , 但是当果子出来 , 他不按规范的方法种 , 他的果子就是不如别人家的甜 , 慢慢地他也就明白了 , 也会积极来学了 。 ”
他没事就喜欢到桃园里转 , 看着今年马上要丰收的果子 , 他介绍道:“这十年间 , 我们能够稳定地做到让果子个大、量多、味甜 , 老百姓能够如期丰收 , 这只是我们在种植和产品上下的功夫 , 一条产业链的最后一环——销售 , 我们也是从无到有地发展了起来 。 ”
“2012年的产量是60万斤 , 大家基本是在自己果园边卖 , 2013年产量达到90万斤 , 顺利举办了第一届采摘节 , 就这样 , 在采摘节的第三个年头时人气达到了顶峰 。 当时这边都一度堵车 , 人气爆棚 。 时间一晃 , 马上第十届了 , 这仍是我们销售猕猴桃的主要渠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