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大米“第一镰”今晨开割,9月5日左右上市民餐桌

本文转自:新民网
新民晚报讯(采访人员杨洁)收割机在田间穿梭 , 卷起阵阵稻香 。 今晨 , 松江大米“第一镰”正式开割 。 在松江区泖港镇胡光村 , 上海汇民专业合作社的稻田内 , 优质早熟国庆稻“松早香1号”谷穗金黄 , 已沉甸甸地垂下了头 。 收割下来的稻谷随即被送往大米加工厂 , 经过烘干碾米等工序 , 新米大概两三天后就可上市 。
松江大米“第一镰”今晨开割,9月5日左右上市民餐桌
文章图片
图说:松江大米“第一镰”正式开割 。 陶磊摄
今年夏天 , 上海遭遇连续多日罕见高温 , 这对于水稻生长有何影响?合作社理事长范慧峰告诉采访人员:“因为高温 , 今年谷粒比往年小 , 但口感上没受影响 。 ”范慧峰今年种植了约1500亩水稻 , 原本预期总体产量500吨左右 , 受高温影响大约实际产量在450吨左右 , “通过电视电商等平台 , 目前有400吨大米已被订购” 。
“尽管我们通过白天灌水、晚上排灌的方式为稻田降温 , 今年总体产量相比去年略有下降 。 ”松江区农业农村委种植业办公室主任张越峰介绍 , 今天是泖港的国庆稻开镰 , 其他几个街镇如叶榭、新浜、石湖荡等 , 也将在这几天陆续开镰 。 “预计新米9月5日左右就能上市民餐桌 。 ”
松江大米“第一镰”今晨开割,9月5日左右上市民餐桌】近年来 , 松江大米产业在优质稻米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 。 据介绍 , 好品种、好生态、好模式和好政策 , 是成为松江大米绿色产业发展的“四要素” 。
松江大米“第一镰”今晨开割,9月5日左右上市民餐桌
文章图片
图说:松江大米“第一镰”正式开割 。 陶磊摄
松江大米具有独特的生态条件 , 不仅地处黄浦江源头国家二级水资源保护区 , 而且土壤多为“青紫泥” , 耕性和肥力较好 , 适宜水稻生长 。 在品种方面 , 像“松早香1号”和“松香粳1018” , 由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陆铭昌带领团队自主选育 , 已多次获得市评比金奖 。 目前 , 又一新品种“松香粳1855”完成了上海市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 品种更迭为松江大米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
据悉 , 2022年 , 松江优质稻种植面积8.20万亩 , 占水稻总面积54.0% , 其中 , 早熟国庆稻品种“松早香1号”1.01万亩 , 中晚熟品种“松香粳1018”7.19万亩 , 覆盖了家庭农场649户 。
目前 , 松江全区稻米绿色认证量达7.5万吨 , 认证率达86% 。 未来 , 松江每日烘干稻谷能力可达3400吨 , 每小时大米加工能力达20吨 , 将进一步推动松江大米成为沪上“人气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