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着啥吆喝啥”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
“担着啥吆喝啥”
文章图片
马素平
“担着啥吆喝啥”】“担着啥吆喝啥” , 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 也是我们家的家风 。 父亲说 , 做人就得本本分分、勤勤恳恳 , 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 作为地地道道的庄稼人 , 父亲把种好地作为自己的职责 。 他是这样说的 , 也是这样做的 。
我小时候家里粮食少 , 不够吃 。 承包土地以后 , 父亲带领我们一家人 , 从早到晚在地里劳作——锄草、施肥、浇地 。 无论干地里的啥活儿 , 他的要求都非常严格 。 比如锄草 , 要把锄下来的草抖搂得干干净净的 , 根上不能带土;施肥 , 肥料不能离根太近 , 也不能离根太远 , 该用土埋的肥料 , 就得用土埋好;浇地 , 不能让水白白乱跑一地 , 否则地浇不透还浪费水 。 小时候 , 我总是嫌父亲唠叨 , 现在才知道其实父亲是严谨认真 。 一年下来 , 粮食大丰收 , 再不为吃的发愁了 。 多余的粮食还可以换成钱 , 贴补日常家用 。
“早起三光 , 迟起三忙 。 ”父亲说 , “起早不贪黑 , 也有说道 。 ”夏天去地里干活儿 , 天还没亮 , 我们一家人就动身了 。 到了地里 , 天刚放亮 , 我们稍休息一会儿就开始干活 。 等太阳上来 , 天也热了 , 我们就收工回家 。 很多乡亲们打趣说 , 从来没看见过我们去地里干活儿 , 可是地邻却说 , 从来没见过我家地里的草盖过庄稼 。 这样一天下来 , 我们干活不显得忙碌 , 看上去都是休息时间 , 但农活一点也没少干 。
“担着啥吆喝啥” , 真的很受用 , 现在的我深有体会 。
我在村里学校代课时 ,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 除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外 , 还利用课下时间、在校时间 ,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 。 比如 , 下课后随时提问上课没有专心听讲的学生 , 提醒并告诉他们上课的要点;或者下课抽查几道数学题 , 让基础差的同学做一做 , 看看掌握的程度;还有 , 让优秀的学生成为“小老师” , 和我一起帮带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 这些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因此 , 在每次的考试中 , 我带的班级都能名列前茅 。 同事们常常问这是为啥?我骄傲地说 , 是父亲那句“担着啥吆喝啥”时时鞭策着我 , 干一行、爱一行 。
父母为先立好样 , 子女随后争自强 。 弟弟参加了村里的社火 , 有空就伸胳膊练腿儿 , 我们在一旁有时也说长道短 。 有一天 , 我看见老弟对着镜子比画 , 就故意问他 , “有那么认真吗?”老弟说 , “爸不是常说 , 担着啥吆喝啥 , 总得弄个差不多吧……”
“担着啥吆喝啥” , 这短短的几个字 , 让我们一家受益匪浅 。 传承好家风 , 守好“传家宝” , 我们一直在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