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的御兄并非唐太宗,而是高昌国王麴文泰,后被侯君集所灭

文/令史
《西游记》我们都熟悉 , 作者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 , 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 , 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 , 西行取经 , 一路降妖伏魔 ,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 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 , 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
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影视剧里 , 唐僧都是以唐太宗的御弟自称 。 《西游记》第十二回写道 , "唐王大喜 , 上前将驭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 , 不怕程途遥远 , 跋涉山川 , 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 。 '玄奘顿首谢恩 。 唐王果是十分贤德 , 就去那寺里佛前 , 与玄奘拜了四拜 , 口称"御弟圣僧" 。
但是 , 真实的玄奘并没有与唐太宗结拜为兄弟 , 而且他去天竺取经也未得到唐太宗的获准 , 与他御兄御弟相称的另有其人 。 这是怎么回事呢?
玄奘的御兄并非唐太宗,而是高昌国王麴文泰,后被侯君集所灭
文章图片
1.
玄奘是唐代著名高僧 , 法相宗创始人 , 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 后世俗称"唐僧" , 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
武德九年 , 天竺僧波颇来到长安 , 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伽论》总摄三乘之说 , 于是发愿西行求法 , 直探原典 , 重新翻译 , 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
贞观元年玄奘结侣陈表 , 请允西行求法 。 但未获唐太宗批准 。 然而玄奘决心已定 , 乃"冒越宪章 , 私往天竺" , 长途跋涉五万余里 。 贞观二年 , 二十九岁的玄奘为究竟瑜伽唯识学 , 始道途西行 。
玄奘从长安出发 , 途中经兰州到凉州 , 继昼伏夜行 , 至瓜州 , 再经玉门关 , 越过五烽 , 渡流沙 , 备尝艰苦 , 抵达伊吾 , 至高昌国 。
玄奘的御兄并非唐太宗,而是高昌国王麴文泰,后被侯君集所灭
文章图片
2.
高昌国出现于公元前一世纪 , 旧址位于吐鲁番盆地一带 。 当时西汉大将李广利带领士兵在西域屯田 , 设立高昌壁 , 因为地势高敞 , 人广昌盛而得名 。
十六国末期 , 高昌独立自成一国 , 后来麴文泰继任国王 , 励精图治 , 国内安定繁荣 , 高昌国又处于西域交通枢纽 , 所以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 。
唐朝时国外的很多宗教传至高昌国 , 再由高昌国传入中原 。 当时的高昌国人口三万 , 僧侣三千 , 对佛教信仰已极 。 然而传入高昌国的经文却没人看得懂 , 这让国王麴文泰很苦恼 。
就在这个时候 , 麴文泰听说玄奘法师行至高昌国附近 , 顿时大喜 , 为此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来迎接玄奘 。
玄奘进入高昌国后 , 麴文泰与之相谈甚欢 。 麴文泰当即下令 , 封玄奘为高昌国国师 。 玄奘暂居高昌国 , 帮助麴文泰翻译佛家经文 。 经文翻译完成后 , 玄奘向麴文泰辞行 , 继续西行 。
麴文泰自知留不住玄奘 , 临走前便要求玄奘答应他两个条件:第一 , 就是他要和玄奘结拜为异姓兄弟 , 两人御兄御弟相称;第二 , 就是玄奘取经回来 , 须在高昌国讲经三年 。
两个条件玄奘都应了下来 , 麴文泰亲自挑选了四个沙弥 , 负责一路照顾他的御弟玄奘 。 为了保证玄奘顺利通过接下来的二十四个国家 , 麴文泰还亲手书写了二十四份信 。
《西游记》第十二回写道 , "次早 , 太宗设朝 , 聚集文武 , 写了取经文牒 , 用了通行宝印" 。 所谓的通关文牒就来源于此 。
玄奘的御兄并非唐太宗,而是高昌国王麴文泰,后被侯君集所灭
文章图片
3.
玄奘西去之后 , 凭借着国力强盛 , 麴文泰与西突厥联兵犯伊吾 , 劫掠焉耆 , 壅绝西域商道 。 焉耆向大唐求救 , 唐太宗下书谴责 , 索要中原逃亡到高昌和突厥的百姓 , 并征阿史那矩入朝 , 麴文泰与突厥都没有应诏 。